“世界第一天幕”铺垫牌打出后,接了一张航站楼王炸!

发布:2021-10-14 12:53    来源:长三角时讯

10月13日,“最强地级市”苏州传来重磅信息。上海机场集团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城市航站楼项目正式启动。

苏州城市航站楼选址苏州工业园区的圆融时代广场,位于金鸡湖畔天幕街区的核心位置,苏州旅客可以“一键直达”上海机场。

据了解,城航楼可提供购票、值机、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贵宾休息和贵宾通道、行李“门到门”等服务。旅客可通过公交巴士、定制包车、高铁、自驾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上海机场。

抵达上海机场后,旅客无需提取行李,通过快速通道便捷到达登机口。城航楼还将开发购物、办公、休闲等多项服务,最重要的是,城航楼还将设有免税店,最大程度优化乘机体验。

换言之,苏州即将设立的城航楼,除了不能登机,其余所有功能一应俱全。
这是苏州的第一个城市航站楼,专有名词称之为“虚拟航站楼”,是机场运营的一种新模式,免去前往机场的奔波疲惫,高效率的节省买票、取票、行李托运等时间,对乘客带去便捷,为机场分散工作环节带去利好。

苏州机场“卡脖子之殇”

据苏州本地媒体报道,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标志着“沪苏同城化”的加速实施。“沪苏同城化”是去年9月底,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主政以来的高频词汇。
正是依仗上海这位“强大邻居”的溢出、辐射效应,两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密切的开展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技术流动。2020年,苏州GDP达到了20170.5亿元,正式突破两万亿大关,但放眼全国GDP十强城市中,苏州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机场的城市。

“机场”是苏州心头的“意难平”,国家层面至今未对苏州机场“敞开大门”。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处于上海辐射的第一圈层。两地相隔间距百公里,如若布局两座机场,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空域紧张。

尽管如此,苏州依然屡屡争取。

2021年初的苏州“两会”,在2019年、2020年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开展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前期”和“加强苏州机场前期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将“规划建设苏州民用机场,融入共建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机场群”。

“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也早在两年前就被写进江苏《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中。

江苏省交通厅厅长陆永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已经连续两年在“两会”期间提到苏州机场,陆永泉表示,据民航专业单位预测,2035年上海都市圈(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和嘉兴等)航空潜在年需求总量约3.25亿人次,仅靠上海两场、无锡、南通、嘉兴等现有和拟建机场无法完全满足,仍将存在2000万至5000万人次的保障缺口。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曾表示:“苏州想要建机场,不能只从苏州的利弊去考虑,一定要超越市域、省域思维,以长三角区域发展大格局来审慎规划。”

在机场密集的长三角,需要充分论证,并做好前期规划,以保障机场落地后的运行。

为此,苏州一直在等待。

 “曲线救国”式的出行方案

今年6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了《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介绍,要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研究上海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其它机场的合作。

因为之前关于“苏州机场”并无实质性进展,因此在该发布会结束后,坊间便有了“苏州机场彻底凉凉”的揣测之意,不过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证。

从实际情况出发,除南京禄口机场,江苏另外几个重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上限都是百万级,苏南硕放、扬州泰州机场已接近饱和,省内的不少客流、物流被分流到上海,而机场流量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地方经济走势的反馈。

从“交通圈”融入“经济圈”的角度看问题,交通枢纽是实现高质量一体化的现实路径,纵观全局,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肩负着全球经济的重任,因为苏州还是亚洲第一的工业城市,是中国京沪两个重要城市的备选通道。

不过,6月的上海新闻发布会坐实了“建设虚拟航站楼”。“虚拟航站楼”也可理解为另一个维度的标志性推进。

南沿江城际铁路和通苏嘉甬铁路在快速建设中,苏锡常都市快线也即将开工,沪苏通铁路二期将从北面直击上海。苏州当前正在全面融入长三角,补齐城际及市域市郊铁路短板势在必行。

针对长三角的各个区、县、市,如果选择上海机场出行,苏州工业园区圆融天幕街“虚拟航站楼”3公里以外就是苏州东站,张家港、江阴、常熟等地的旅客可先从各条城际铁路到达苏州东站,转而抵达机场。

看似从苏州航站楼出发的通行方案迂回,但确实可以作为上海机场的折中备选。尤其在节假日的高峰期,可以分流从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需要前往浦东国际机场,乘坐上海地铁2号线及磁悬浮上的旅客。

世界第一天幕在此前“回归”   意蕴深长

2008年9月,苏州圆融天幕横空出世,名噪全球。作为当年世界第一LED天幕,它曾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吸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不计其数的电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地标建筑,仿佛一条飘逸的绸缎飞架在城市上空,夜晚在显示屏灯光的交相辉映下,2000多万只超高亮度的LED灯,好似一道璀璨的长虹,五彩斑斓。

庞大而复杂的工艺,需长期稳定的维护,才能保持天幕的正常运作。自2008年后,圆融天幕曾于2015年及2018年进行过2次维修养护。

时局倏忽遽变,今年4月圆融天幕启动斥资4803万的修复工程。

此次修复追随时代的步伐,采用136路独立输出通道,以及106声道环绕声音频扩声系统,营造出一个超震撼三维声像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舞台灯光、3D技术、幕显示系统、声光电系统、三维动画等等技术,给参与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经过将近3个多月的施工改造,圆融时代广场天幕街于2021年9月19日再度点亮。与此同时,它作为苏州“夜ZUI苏州·姑苏八点半”“非凡园区YE”启幕系列活动之一,拉开金鸡湖东“艺术殿堂、国际街区、潮流中心”繁华长卷的序幕。

时隔13年的重新“回归”,圆融天幕街可谓是充分立足于“大旅游”格局,使文化、旅游、会展、体育、商业等多业态高密度聚集、多元素融合。如今“城航楼”项目的选址落地,让世人猛然觉醒,如此煞费苦心使“世界第一天幕”回归,实则打出了一张酝酿已久“铺垫牌”。

圆融天幕位于工业园区自贸区,自贸区设立两年以来,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路径、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苏州有三大法宝,“园区经验”占据其一,在沪苏同城东风劲吹之时,“虚拟航站楼”的建设,意味着将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实质性前置,更有力的承接上海溢出效应,用交通互联互通的实际行动向全球输送“园区经验”。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对发展需求,“虚拟航站楼”可谓是一个新的向度。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建洪认为,“未来要力争在形成沪苏同城化、极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效应时,提升自身能级并站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重要支柱型城市。”

世事如棋局局新,通过更优的全球资源配置,推动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是苏州的光荣使命。

建成之后,人们在苏州的虚拟航站楼里买票、取票、行李托运和换取登机牌,然后再乘坐机场大巴前往上海机场,飞往世界各国。

兴许,苏州的城市航站楼便是“双循环”局面下的“高光雏鹰”。(陶丽颖 冯丹霞)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