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高质量”的苏州地铁8号线

发布:2020-12-24 00:51    来源:新民晚报江南都市刊

“我儿子住园区斜塘,我女儿住相城陆慕,完全是两个方向,要是我家门口这条线通车了,不论去儿子那儿还是女儿那儿,都老方便了!他们也可以经常坐地铁回来看我,不会再抱怨老新村门口没有停车位了。”家住在姑苏区虎池路的73岁陆阿婆乐呵呵的说。

 迈入古稀之年的陆阿婆对于自家门口正在建设的苏州地铁8号线尤为关注。这条从2019年开工建设的线路起于高新区西津桥站,止于工业园区车坊站,途径姑苏区金阊新城和相城的阳澄湖发展轴,呈苏州西北至东南的走向,与地铁3号线一起发挥线网的组合环线功能,以此加强苏州古城区与外围区域的交通连接。

 目前,地铁8号线已经步入施工的“快车道”,建设单位中铁四局踏着稳当的步伐节奏,有条不紊的掌握工期的进程,以保证能够按照原计划,在2024年9月的时间节点开通运营。

当下8号线1标时家桥站在2021年1月将进入主体结构大干阶段,在这场“8号线速度战”的背后,不仅有默默为苏州地铁发展赋予能量的驱动者,在以挥洒汗水的付出形式谱写时代意蕴的“工匠精神”,也有将“交通强国”战略夯到实处,聚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理念。

打破工地旧模式
造就建筑工人生活产业园

苏州地铁8号线1标交由中铁四局来建设,虽有施工单位负责召集团队,但对于地铁建设如此规模的工程,农民工的人员稳定,关系到工程的进度与质量。那么,保障权益、树立思想是工作的重心所在。

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8号线1标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周维说,“人是最难管理的,要让人有幸福感,才能更加卖力的工作建地铁。” 据了解,以往的传统工地雇佣模式,由建设方承包给施工方,让工头负责召集团队,这一操作很容易导致召集来零碎的散工,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在2015年的时候,中铁四局率先提出了“五同管理”概念,即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促进了农民工与建设企业的共同发展。8号线1标的项目经理周维将中铁四局的企业“五同”理念加以贯彻落地,不仅有了工人生活产业园的工地管理模式,为农民工宿舍安装了热水器、空调,新建了宽敞的浴室,配备了全自动洗衣机,还考虑到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出了要在农民工生活区域的产业园内,网络WiFi全覆盖。

“要打破打工仔的旧思想,树立和企业财富共同创造者的这种观念。现在不比以前,光劳动报酬到位是不够的,互联网时代,民工也有工作之余移动上网的需求,我们要得以保障”地铁8号线1标的项目经理周维说。

每个住在产业园内的工人都拥有一张实名认证的IC卡,用于满足食堂打饭、便民超市购物等生活需求。工会主席赵建利表示,这样精细化的管理,非但可以在生活区域内刷卡式的便捷运作,同时又做到了数据可查可溯源,在“人”的维度上,为苏州地铁8号线的建设顺利打下了基础。

    

至此,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不再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更有一种鱼水的黏性。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的基础上,每逢节假日,项目部为农民工兄弟发放劳保及生活用品,购买猪肉、羊肉、啤酒等慰问品。

来自安徽安庆的王永年是2016年来到苏州的,作为桁吊司机,四年多来从苏州地铁5号线到8号线,一直兢兢业业的跟随中铁四局开展建设工作。王永年说,他对苏州传统节日“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本来没有概念,是每一年在冬至之夜,公司组织包饺子、发放冬酿酒,使他对苏州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习惯了每到冬至气节,从工地回到宿舍后,将公司发放的冬酿酒倒入杯中,凑近闻一闻那微妙的气息。王永年表示,即使他在当天没有像苏州当地人一样,一家人簇拥吴侬软语的默契,但通过中铁四局的福利优待,让他作为安徽人也感受到了苏式生活的精致。

钢筋“二维码”扫一扫
电箱由APP控制

“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实施“质量强国”,聚焦展望“十四五”,以智能化技术驱动促进“标准化”服务的提升,必将成为关注的重心。

苏州地铁8号线1标的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采购、生产、服务全过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每根钢筋上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查询到信息,钢筋的监测情况、合格性,所属的批次都可以了解,这也以便于住建部门的检查以及日后溯源。”项目部经理周维说。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钢筋原材进场时,物资员快速录入原材信息,为每捆钢筋打印原材牌并挂牌。在加工人员领取钢筋原材料前,需要使用原材领料终端,扫描原材牌二维码,再进行钢筋吊运,将原材入库及消耗的信息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有了指挥中心可以控制的云平台,可将器材或设备的各项数据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物联网和智能化,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更新。

智能化给一线工人带来了最为直接的利好。王永年表示,再也不用传统式的来回跑动,以检查电箱是否关闭的安全性。“以前我已经在宿舍躺下了,不确定电箱有没有关掉,为了安全,我又跑出去检查了一遍,现在我们周总手机上有个APP可以检查,电箱没关也可以在手机上关闭。”王永年笑魇如花,“再也不用担心了。”

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APP客户端对轨道交通的现场施工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有权限的管理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在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管控相应的调度,使得建设工作在运筹帷幄之中。

“十四五”壮阔蓝图已经铺就,随着科技智能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配置已初露雏形,地铁8号线的基建能量如同一只无形中穿城而过的大手,塑形成就了城市紧罗密布的空间结构。

智慧工地
VR实景体验警钟鞭策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新基建”一词受到热捧,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

“智慧工地”,是一个偌大的数据调度中心。它聚齐了建设的日常监督、安全标准化管理、安全机械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及实名制作业人员管理等功能内容,紧紧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因素,综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化技术,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的算法。

“现在大气污染严重,我们提倡环保,工地上的环境监测通过调度中心能够知道,今天有严重雾霾,我们现场的降霾措施就会启动,自动的把环境数据控制在标准内。”项目部经理周维介绍道。

在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不但可以清晰的对于空气中颗粒物PM25、PM10、粉尘等进行LED施工现场环境监测,更有科技化引领的智能围挡喷雾和配置的降尘系统,在不需要任何人操作的情况下,机器式的“降尘助理”喷淋开启。何以智能化?在即将感应启动喷淋之前,现场报警装置会鸣响1分钟,以提示周边人群让离,而当污染降至达标值后,依然有自动化关闭渠道枢纽,以达到节能节水之效。

“轨道交通8号线的建设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就打扰市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对工程车辆的清洗工作很重视,不能让渣土车进进出出,污染马路上的环境”。项目部经理周维展示了自动洗车的控制平台,仅需补充少量的水,智慧调度平台的洗车系统就完成冲洗、拍泥的工作,在推进地铁8号线建设之时,让苏城的路面环境得到保障。

据项目部的工会主席赵建利表述,她从事中铁四局的工人保障工作已然多年,尽管时常叮嘱工人“注意安全”,但这4个字因为老生常谈的缘故,多数时刻被当作耳边之风。一旦发生工伤及工亡事件,即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悲痛后果。“现在实景VR的体验区,让他们在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感受一下高空坠路、物体砸伤、触电是什么感觉”赵建利说。

安全体验馆的设立,宛如时刻鞭策在旁的警钟。真实的震撼体验,让工人“不寒而栗”,在“一命呜呼”的临界点上挣扎后,将安全工作抓得更扎实,是体验馆所赋能的教育意义、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工作环境,从而对工人进行训练,这也会让工人更从容的面对各种险情,节约现实中的训练资源。

8号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助力“交通强国”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其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相连,交通对于加强互联互通、促进民心相通日益重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其中,重大工程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标志。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引领长三角一体化,为与“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8号线的地铁施工不论在“新基建”热潮下,在质量关卡上,亦或者人文的“工匠精神”层面,都发挥着轨道交通先行的风向标,为未来经济上的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点。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曾在8号线的开工仪式上致辞:“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以争先创优的自信心、精气神,迅速掀起轨道交通建设的新高潮,打赢打好8号线建设这场新战役,把8号线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为推动苏州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最前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着73岁的陆阿婆期待的眼神,满怀憧憬的畅想去儿子女儿家吃饭,这即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线工人王永年嗓音洪亮高亢的回应道:“快了快了,现在进入主体结构施工,下一阶段就是盾构区间啦!”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唱着一首隐形的歌,歌名叫做“通往高质量的苏州地铁8号线”……    (文/ 陶丽颖)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