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以开放姿态广纳贤才 再掀创新创业热潮
今天(7月11日),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暨集成电路产才融合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本届大会以“芯聚才涌 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质量项目落地和高水平成果转化,吸引了海内外顶尖人才、院士专家、高校代表及企业领袖齐聚金鸡湖畔,共谋创新发展新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秉持产才融合发展理念,精心构筑人才成长沃土,依靠人才、尊重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园区“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已成功举办了16届,累计吸引超1万名海内外精英人才参会,成功落户项目2269个,近六年落户数蝉联全市榜首,引进各级领军人才554人。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今年3月,园区发布“园梦未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港十基地”青创空间,新设1亿元青创资金专项用于遴选青年人才项目。新政实施以来,累计举办56场青创活动,改造4个人才社区,发放415张人才房票,补贴金额超5300万元,引进青年人才超4万。开幕式上,园区“一港十基地”青创项目资金正式兑现,为“一港十基地”项目路演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等10个获奖项目兑现青创资金。
集成电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也是园区起步较早、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多年来,园区致力于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生态优化、能级提升,形成了以“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园区集聚核心企业超200家,在产业质量和创新水平等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园区集成电路人才高度集聚,获评各级科技领军人才512人次,硕士及以上从业人员过万。
现场,一批集成电路领军人才项目落户,部分集成电路企业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高级职称自主评审等方面表现亮眼,将进一步赋能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集成电路领军人才落户项目获授牌。自2007年起,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18年来,累计引进培育各级领军人才3862名,涌现出了上市人才企业49家,成为园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第18届科技领军人才入围项目359个,其中集成电路领域人才项目39个。目前,已有一批人才扎根落地,为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汇聚更加磅礴的产业动能。
2025年度苏州工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授牌。企业是引才育才的主体,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大中小企业链式融通生态,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及增量均保持全市第一。今年,园区5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江苏省“筑峰强链”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企业获授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赋能,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举措。今年4月,江苏省首次向全省61家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其中园区2家产业链龙头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协鑫集团有限公司入选,该首创举措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苏州市集成电路领域服务业领军企业以及专业特色楼宇获授牌。今年,在苏州市发改委认定的服务业领军企业中,园区14家企业上榜,全市第一。其中,3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入选。同时,SIP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选苏州市专业特色楼宇,进一步擦亮园区集成电路的载体名片。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2025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研究报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人才已成为破局产业瓶颈的关键抓手。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联合《中国集成电路》期刊,编制该研究报告,深入剖析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现状,精准破解供需矛盾,更好地应对人才竞争。根据报告,在我国重点产业园区人才竞争力优势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第四。
《江苏省纳米新材料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方案》同期发布。今年,江苏省启动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同频共振。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新材料产业竞争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7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江苏省纳米新材料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主体获首批授牌,未来将全面助力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和人才发展。
亲商亲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正朝着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阔步前行。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的举办,再次彰显了园区作为全球人才高地的强大吸引力,以及园区以开放姿态广纳贤才的决心。未来,园区将继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人才生态。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挚邀请,迎接更多新梦想的启航。(苏园轩)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