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纳米”撬动“大产业"! 第十五届纳博会在苏州开幕
10月2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开幕。本届纳博会聚焦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大健康等热门领域,创新性融合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方向,通过2.5万平方米展区、450余个展位、605场前沿报告,为全球纳米产业倾力呈现一场“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引领未来”的行业展会。
开幕式上,国家级纳米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揭牌。这是落实商务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将为纳米新材料产业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助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国产化研发联盟成果在会上发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任郝跃介绍,当前,第三代半导体国产装备实现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将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5G 基站等关键领域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当天还发布了“2025年MEMS前沿技术与标准化研究报告”,明确了MEMS技术前沿方向,统一了性能指标与测试标准,将助力国产器件在高端装备领域实现突破,为MEMS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举行了“2025 年度纳米新材料国家标准成果发布暨展示”,越来越多的苏州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深入参与纳米新材料的国家级标准的制定,为解决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纳米产业的核心生命力,而人才与项目则是创新的源泉。会议期间,2025金鸡湖纳米科技领军人才落户项目正式授牌。据悉,苏州工业园区持续培育纳米新材料特色产业地标,作为核心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而领军项目是园区致力于一流产业生态打造的成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纳米科技作为前沿交叉领域的战略基石,其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推动着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众多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会长靳晓明认为,纳米科技的复杂性、前沿性与应用广泛性,尤其需要全球科学界、产业界携手并进,汇聚各方资源,共享创新成果,共克时代难题。连续举办15年的纳博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纳博会逐步成长为全球纳米产业领域最具权威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展会。其间,150余位院士智慧分享、7900多家企业精彩亮相、超15万名嘉宾共话合作,见证了纳博会从单一展会到构建起“展、会、赛、奖、发布”五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平台,为推动中国纳米技术走向世界、促进全球产业协同创新架起了坚实桥梁。
苏州是全国最早布局纳米产业的城市之一,从2006年引进中国科学院纳米所,就开启了对“一粒米”的不懈追求。此后,苏州先后成立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台纳米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纳米三年双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建成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支撑、再到产业协同和人才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实现了纳米产业发展“服务不出园区”“半径百公里完成配套”。
深耕纳米产业20年,苏州已成为国内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纳米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苏州全市集聚相关企业超1500家,其中规上企业298家、高新技术企业237家、上市企业12家,引进国家级人才40人、省级人才68人,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75.1亿元。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