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泥腿子”变“双高”人才 国家级论坛赞江苏牧院

发布:2019-12-04 21:34    来源:江南都市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何正东在10月30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做专题交流发言时表示,近年来,该院创新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培训和提高农民专业技术、技能和学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该院已完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4000人左右,让没有文化的“泥腿子”经过培训“淬火”,摇身一变,成了高技能、高学历的“双高”农民。

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于10月30-31日在河南洛阳举办。本届论坛以“引领 聚焦 融合”为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并举办了相关活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何正东代表高职院校,在本届论坛上作了题为《加强校地融合,培育“双高”农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地方农广校开展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创新实践》的专题发言。

据介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是一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现已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实训基地”和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进单位”,该院每年承担各级各类培训10000人次以上,完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4000人左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培养更多高技能、高学历的“双高”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他们创新实践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该院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主动与东台农广校对接,围绕东台市园艺、蚕桑、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合作开办农民中高职衔接培养班,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双高”农民,极大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2018年,首期园艺班招生83人,目前该模式已经在江苏省兴化、昆山、淮安等多个地方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据介绍,录取中职学员要求年龄要在45岁以下,有时间接受全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大多数农民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通过国家成人高考比较困难。为满足农民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该院积极向江苏教育厅争取定向自主招生专业及指标,采取自主招生方式录取,仅今年,就争取了近500个计划名额,为广大农民打开了高学历的求学之门。

2018级园艺班所有学员大多数皆为家庭农场主或种植大户,农学矛盾问题非常突出。该院依托“网络学习中心”架设“空中课堂”。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网络课程资源免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分互换”、“空中课堂”的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农学矛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考试、面试,最终83名家庭农场主成功考入园艺专业,其中村组干部占50%左右。目前,这批学员中已有13人创办了家庭农场、6人创办了农业合作社、13人成为粮油种植专业大户、2人创办了农业企业、1人被评为优秀职业农民。通过系统学习,明显增强了他们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有力推动了东台农业的现代化。

该院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培养高技能、高学历“双高”农民的做法取得成功后。他们以“东台班”为模板的昆山班、滨海班、涟水班、淮安班等2019年陆续开班。目前共开设中高职衔接培养班6个,录取农民621名。2018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将该校“东台班”培养模式作为江苏省创新典型向全国推广。

江苏牧院办学61年来,一直扎根“农”字,突出“牧”字。他们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做出应有的贡献。(贾东海 李勇军)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