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之道

发布:2019-11-27 10:26    来源:新民晚报

江南盛产稻米,米饭自然而然的成了这里人们的主食,虽然不知道人们从什么时候喜欢这白米饭的,但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对水稻训化生产已经有7000多年历史了,是世界上最早吃米饭的人,所以在我们食性的基因里刻烙着深深的米道。

  有米是吉,吃是天下人的头等大事。我们的家乡碰到熟人,第一句问候就是饭吃了吗?打听人家的职业,问吃什么饭的?家里来了客人,总要说吃了饭再走,吃了饭再走。这些话虽然现在难得听到了,但对于饿过肚子的人们是耳熟能详记忆犹新。

  饭是百味之本,又甘又香,古人说遇到好饭不必用菜,我们小时候吃新米饭就是不用吃菜的,若有点猪油,那得吃上好几碗才肯放下饭碗。凡物久食生厌,唯有米饭百食不厌。若病初愈,吃得下饭了,就有了力气,健康如初,因为谷米禀天地中和之气,为养生之本。祖先选择它作为主食,也是我们后人的福祉也。如今吃的东西多了,一般的人饿的感觉也不记得了,人们的饮食只讲究菜,不讲究饭,有的富贵人家只吃菜不吃饭,真是逐末忘本,焉能无恙。我们的食性基因肠胃之道,还是习惯粗茶淡饭的米饭之道。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米饭是不能少吃的,特别是男人,男人靠吃嘛!若也像林妹妹,吃饭不香,食菜无味,阳刚之气哪里来呢。现在对主食不问不闻者也是不少,是主食的味道差了吗?主食味道最差的年代是当年在农村农忙季节,农民从鸡叫做到狗叫,一天吃四顿饭,一顿吃两三碗,那个时候粮食生产追求产量,一年三熟,人累地瘦,种不出好稻米,再加上油水也少,吃了饭没干多久活就肚子饿了。现在的松江大米品质不比历史上的薄稻贡米与老来青逊色,只是因为人们吃的东西多了,吃法多元了,油水也浓了,动得也少了,所以吃不出当年的香味来了,主食也淡化了,但还是不能取代的。微信也有说吃了米饭,人会胖的,吓得爱美之辈不敢吃米饭了,有人问我是这样吗?我苦笑着说,从人均的大米消费量来说现在是历史上最低的,肥胖的人群现在是历史上最多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今中外人们总是依恋着自己乡土的饭菜,是口味、是情感还是体内基因的需求,答案充满着也许。现在去异国他乡旅游的也多了,十天半月吃不到家乡米饭,闻不到红烧肉的香味,是件十分难受的事情。远离乡土,吃不到陪你成长的主食,有时会水土不服,如古人所言“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想必是体内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日本学者和辻哲郎说,人是历史的风土的特殊构造。是啊,什么都可以改变,一方水土孕育而成的血肉之躯基因里的乡土情愫,小时候妈妈做的饭菜味道是难以改变的。主食是唯一一种能迅速补充大脑能量的食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我们人这个特殊的构造。

  南米北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先选择给我们的主食,粒粒皆辛苦,饭饭是恩情,粗茶淡饭也会津津有味。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植物应季而生长,人应时而采集,敬畏自然,感恩祖先,珍惜主食,生生不息。(稼穑)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