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的他们,有了新“家”!
平台经济浪潮下,外卖骑手、快递员成了城市里不停歇的“活力细胞”,但他们也常年面临休息难、保障弱、诉求难传达等现实困境。今年以来,北桥街道紧紧围绕上级部署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从阵地建设、暖心服务与反馈机制三个维度同步发力,不仅夯实了“22个驿站+5个友好场景”的硬件基础,更用持续而细腻的服务为奔跑的日子注入了温度。
暖蜂驿站,筑起温暖港湾
街道把“暖蜂驿站”建成小哥的“歇脚港湾”,22个站点散落在商圈、社区里,各有贴心巧思——拾鲤花园驿站依托“一米小栈”,一边是可以加热饭菜的微波炉,一边是孩子读绘本的儿童空间,社区每年都提供暑托服务,解决了小哥带娃和送餐的矛盾。盛北社区驿站在志愿者积分兑换之外,还联合电动车维修店提供免费检测、电池租赁优惠;中心商贸街区与寺泾社区联建联管的驿站,不仅供应免费饮用水,还备齐微波炉、急救包、充电设备及安全宣传手册,默默守护小哥们的奔波路。这些原本只是歇脚的地方,正逐渐变成他们信赖的“第二个家”。
贴心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暖心,更要贴心。中心商贸街区党支部联合青商会、产城运营党支部开展送清凉活动,为120名骑手送上防暑物资。一位骑手接过物资时笑着说,“这不仅是解渴,更是暖心。”暑假里,街道办的暑托服务点帮20余个骑手解决了孩子“没人带”的难题,让他们能安心跑单。更实在的,是成长的支持。面对新技术迭代带来的职业压力,街道利用小哥业余时间开展智能设备操作、直播与视频制作、应急救护等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拓宽未来。
向下扎根,真正听见诉求
最让小哥们感到安心的,是他们的诉求总能被听见。今年3月,7名街道干部变身跑单骑手,跟随小哥跑单80多小时——从清晨6点抢单,到蹲在电动车旁匆忙吃饭,真实体验了这份职业的艰辛。通过这次“换位跑”,他们摸清了北灵路路灯缺失、水岸佳境小区门口通行难等20多个具体问题,并推动逐一解决。一名参与体验的干部感慨:“跑了9小时挣140元,我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在抢时间。”此外,街道还设立“小哥议事会”,定期邀请骑手、平台方和物业共同协商,连“上楼需刷卡”这样的细节问题,也通过沟通得到缓解。
从22个驿站遍布街角,到30余场活动温暖相伴,再到每一个问题被认真回应——北桥街道正用实打实的行动,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接下来,街道还将持续优化“阵地+服务+机制”模式,让小哥们在这座城市,跑得更安心、更舒心,也为“北桥振兴”注入更多“新”力量。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