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则双赢:从中日电影合作热说起

发布:2019-11-07 13:07    来源:新民晚报

中国电影在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跃进中,正辐射出强大的"磁力"。这"磁力"于好莱坞而言,形成了一种“市场张力”,迫使其不得不在题材选择、放映安排上注重与中国的对接;于其他许多国家而言,则形成了一种“市场引力”,助使它们的影片在中国获得超过其本土市场的票房业绩。难怪,以中国为轴心的跨国电影合作交流遍地开花,好事不断!

眼下,近邻东瀛亦频频递送电影合作交流“秋波”。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特邀章子怡担任评委会主席;导演王瑞的《白云之下》从1804部送选影片中脱颖而出,角逐最高奖“金麒麟”;《麦路人》等8部中国片入围“亚洲未来”、“国际聚焦”单元;举行“中国电影周”,展映《流浪地球》等10部,特设“金鹤奖”;新增的“提携企划”单元首次由中日3家企业合办“绍兴柯桥新锐电影周”,旨在加强中日电影界的合作;北京电影代表团与日方多家电影公司探讨深入合作事项,万达影业同松竹株式会社签署战略框架协议。11月5日的颁奖式上,描述一对普通蒙古族牧民夫妻因追求不同而陷入生活困境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白云之下》被授予最佳艺术贡献奖,另一部中国影片《夏夜骑士》被授予“亚洲未来”最佳影片奖。

去年5月,中日签署了“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规定中日合拍的电影可以得到与中国国产电影相同的待遇,不受进口电影数量的限制。其实中日电影合作早有先例,如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望长城》、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90年代栗原小卷与谢晋合作的《清凉寺钟声》,后又有高仓健与张艺谋合作的《千里走单骑》等。去年,根据日本作家梦枕貘小说改编、陈凯歌执导、曰本做后期特效的《妖猫传》,票房逾16亿日元(约合9800万元人民币),为近10年在日本最卖座的中国片。

今年以来,中日顶尖力量的深度合作越来越多。曾凭《殓尸人》获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泷田洋二郎执导首部华语片《间烟》。岩井俊二也在中国开展自己的新片计划。另外,中日电影人还计划合拍捧球比赛题材的《本垒》、中国教育题材的《升旗》等。西游记神话故事在扶桑也受青睐,从中取材的动画片《狮王子》也将投入摄制。

中日电影合作强化,进口日本影片增多,既是促进两国民心沟通,也是减少对好莱坞电影的依赖,满足中国观众的多元需求。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电影市场。但日本电影近10年来票房一直徘徊于2200亿日元(合人民币127亿元),而且市场份额被好莱坞电影统制。而中国电影市场广阔,至2020年票房将达700亿元人民币,庞大的市场份额(2015年日本影片《你的名字》就达到5.76亿元)让一向极其保守的日本电影人开始关注并研究中国电影。

中日电影合作相较于中美电影合作,优势在于:一、文化相近,通融性强;二、互补性强,中国不缺钱,而日本有lP。加上良好的合作历史和积极的政策支持,中日电影合作前景大好。相信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学习如何调和两国在电影文化和观众口味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电影工业流程标准和运营模式,借鉴日本电影如何让本土元素被全球观众接受,从而有助于中国电影国际化。

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摄影师柳岛克己在谈起中日电影合作前景时,表示未来中日合拍电影的机会肯定比现在多,期待与中国同行们一起接受挑战,尝试创作不曾有过的电影作品。(严 敏)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