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游客“谋杀”的地方

发布:2022-03-24 12:13    来源:新民晚报

30余年前到意大利旅行,在水乡威尼斯住了好几天,那充满梦寐气息的景致,一直是我记忆里一颗晶光莹润的珍珠。丰满而又轻盈的运河,清澈一如透亮的空气。厚厚的云絮被河水浸得软软的,为数不多的游艇穿行水上犹如腾云驾雾。澄碧的水乡,宛如一幅超尘绝俗的水彩画,岁月静好人安恬。

  然而,这竟然不是天长地久的。

  五年前重访水乡,发现这颗珍珠已经无可奈何地变成了一块粗粝的矿石——刺耳的吵闹声不绝于耳,杂沓的脚步声随处可闻;广场群众推推搡搡,运河游艇往来不绝;整个地方,被世界各地涌来的游客挤爆了,闲情与浪漫,无迹可寻……

  啊啊啊,我听到了内心的呜咽,威尼斯这座水乡,被游客“谋杀”了。

  曾经,在杂志上读及一篇报道《一日旅游客,水都新威胁》,沉痛地道出了水乡令人担忧的现状。

  报道指出:目前盛行那种“一日游”的观光模式,使威尼斯的横街窄巷塞满了来去匆匆的游客,让正在下沉的水都变得更加的低俗。最可怕的是,每年将近两千万人次的观光客,如洪水般淹没了城市与住民。居民不堪其扰,纷纷搬离,在1951年,威尼斯约有 17.5万居民,如今,只剩下寥寥的5万人。许多年轻的一辈都离开了,他们慨叹在威尼斯生活愈来愈难了,就以乘坐水上巴士来说吧,明明是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但他们却得拼命和拿着大包小包的观光客挤来挤去。那些留居于威尼斯的老一辈,也刻意选住在离圣马可广场远远的地方,在那个游客无处不在的夹缝里,勉强维持着正常生活的假象。

  毋庸置疑,旅游业的发达的确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它也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这些年来,我的脑子常常不由自主地浮现着一张老妪的脸。这个年过八旬的苗族老妪,住在越南沙坝的山区小村。

  那一年,是旅游书上的这一小段介绍文字,撩起了我对沙坝的好奇心:“坐落于深山里的这个苗族村庄,是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安于现状的村民,在此过着原始朴实的生活,快乐而又长寿。”

  我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颠颠簸簸地走了好几个小时,才抵达了这个云雾缭绕的村庄。房屋惊人地简陋,锌板屋顶、泥搭墙身。屋内,干裂的泥地上,一个老妪坐在比她更老的土灶前,添柴扇火,为家人烧饭,白白的烟气里,氤氲着浓郁的饭香。此刻,有两名游客,拿着相机,在咫尺之遥,对准着她的脸,左一张、右一张,乐不可支地拍着、拍着,在他们的眸子里,我看不到任何尊重,有的,仅仅是一种跋扈的好奇。老妪的自尊被碾压得不成形状,她困惑而又无奈,想要闪避、想要逃避,但却无处可闪、无处可逃,于是,那一张老迈的脸,便像挂了秤砣似的沉重。

  这个淳朴的村庄,在外来游客的“入侵”下,单纯的快乐已像沙漏一样,一点一点地流失、流失了……

  每回看到被旅游业恣意蹂躏的地方,老妪的脸便会清楚地浮现……这是一个无声的控诉,但是,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个世界性的棘手问题呢?(尤今)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