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喊我18年‘哥’,我得对得起这份情义”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员工王宏伟9年义务照顾已故同事家人

发布:2020-04-29 17:55    来源:江南都市

1993年,当年37岁的王宏伟在苏州供电公司浒关变电所担任值班员。10月份的一天,31岁的奚亚平推开变电所的门,走了进来。从此,两人搭档工作近18年。

2011年,奚亚平因病去世。没有豪言,没有壮举,9年来,王宏伟默默照顾着奚亚平的家人,替他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王宏伟至今仍记得,奚亚平见他第一面,就热情地喊了一声“哥”。“他喊了我18年‘哥’,跟我搭档了18年,我们俩比亲兄弟还要亲。”王宏伟哽咽道,“如今他走了,我这做哥哥的总要对得起这份情义啊!”

“我们是掏心窝子的‘好兄弟‘”

今年54岁的王宏伟现任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安全督查员,是一位从业37年的电力“老兵”。他说,与奚亚平做搭档的那些年,两个人一起吃了很多苦,也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

上世纪90年代的浒关变电所地处荒郊野外,周边人烟稀少,在那样荒凉的环境中,用“相依为命”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毫不为过。

“那时候我们所一共四个值班员,分成两组,每组上48小时班,休息48小时。20多年前的变电所条件艰苦啊,动不动就停水,电视也没信号,煮饭、取暖全靠一个小小的煤炉。”王宏伟回忆,有一回苏州罕见地下了大雪,乡路不通,两个人被困在变电所回不了家,又冷又饿,最后只得踩着雪去附近村庄借了一点米和菜,才算熬过了那一关。

农村的冬夜,阴冷难耐。变电所的休息室和控制室相隔10余米,有时他们刚回休息室捂热了被窝,突然警铃大作,只得赶紧披衣到控制室处理故障。但很多时候,警铃只是误报。有经验了之后,每次警铃响起,奚亚平便叮嘱王宏伟先别起床,他自己则挨着冻前去查看情况。若真有警情,再通知王宏伟一起去处理。

还有一件事,让王宏伟一直记在心里。值班时,他们需要挂接地线,那种线很粗,差不多有30斤重,挂的人要抱着接地线爬到7米多高的平台上,整个过程很繁琐,完成一次需要15-20分钟,对人的体力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瘦弱的奚亚平主动揽下了这个累活儿,说自己年轻,该多干点。

这些小事虽不起眼,却让王宏伟心里很感动。2002年调任新区操作班值班员后,两人依然合一起值班,算起来,搭档时间有18年之久。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18年,王宏伟对这段缘分极为珍惜。于他而言,奚亚平是同事,是搭档,是战友,更是“掏心窝子的‘好兄弟‘”。

意外总是来得太突然。

王宏伟清楚地记得,2011年2月2日,那是他和奚亚平一起值的最后一次班。两天后,本该再次值班的奚亚平却迟迟没来上班,王宏伟打去电话询问,才发现奚亚平已经住进了医院。

“亚平身体一直不太好,是肝病。他爸爸说,住院前几天亚平走路就已经很费劲了,但我跟他值班的时候竟然一点都没看出来……”回忆往事,王宏伟的眼里渐渐泛起泪光,“后来他四处去看病,上海、北京都去过,断断续续治疗到5月下旬,又回到苏州。那天我去看他,一看他瘦成那样,我难受得真想哭。他精神很不好,还跟我说,‘我以为再也看不见你了‘……”

病魔无情,王宏伟很清楚,老搭档的日子不多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前跑后帮他联系医药费的报销事项,尽可能帮他处理好各种杂事。

那年6月,奚亚平终是走了。王宏伟一直陪在他身边,送了他最后一程。

家里失去顶梁柱,奚亚平的妻子备受打击,一家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为了给丈夫治病,奚亚平的妻子卖掉房子,四处举债,家中早已一贫如洗。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后,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下,奚亚平的妻子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省钱,她不肯去医院治疗,只是买来简单的仪器自己在家做透析。

命运给了这个家庭太多的苦涩。“这个家,得有人来帮一把!”于情于义,王宏伟觉得,自己必须要对得起这18年兄弟情,无论如何要帮他们度过难关。

于是,他开始了新的奔忙——跑社区、跑街道,帮他们申请到苏州特困户补助;联系工会、办理手续,帮他们争取到供电公司的困难户补助;跑省公司、递交材料,帮奚君鸿申请到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的爱心助学金。

逢年过节,他必定会出现在奚亚平家中。奚亚平的父亲每次都舍不得他走,总是说:“亚平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们的福气啊!”

 

“孩子,你只管好好读书”

最让王宏伟放心不下的就是老搭档的儿子——奚君鸿。

父亲去世时,奚君鸿还只有13岁,原本活泼阳光的小男孩,因为家庭变故的不断出现,逐渐变得沉默,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这让王宏伟感到又心疼、又着急,他不断鼓励奚君鸿,但奚君鸿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2015年的一天,奚君鸿的爷爷突然给王宏伟打来电话,老人的声音显得焦急而无奈:“君鸿这几天不肯上学,非要去打工,我们说他他也不听,这可怎么办啊?你是他最信任的人,能不能帮我们劝劝他?”

王宏伟立即赶到老人家中,与奚君鸿推心置腹谈了一晚上。“孩子一开始不肯说原因,后来才告诉我,他不是不想读书,只是家里负担太重,即使考上大学,家里也负担不起学费。所以他想早点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奚君鸿的话让王宏伟一阵心酸。沉默片刻后,他拍着奚君鸿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只管好好读书。伯伯一定会帮你申请到助学金,学费的事情,千万不要担心。”

在苏州供电公司的协助下,王宏伟很快帮奚君鸿申请到省公司的助学金,资助时间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如今,奚君鸿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霾,恢复了活泼外向的性格。

“对我来说,王叔叔就是生活中的那道光。在我们最难的时候,总有他帮我们撑起这个家。”2017年底,正读高三的奚君鸿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一刻”——那个寒冷的冬夜,上完晚自习的他推开家门,发现躺在床上的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一瞬间,天塌了。惊慌失措的奚君鸿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王宏伟——“伯伯,我害怕……”

那一晚,王宏伟搂着奚君鸿,陪他度过了漫长的夜晚。次日,他便联系公司工会帮奚君鸿申请补助,但考虑到手续办理尚需要一段时间,他便自己垫付了2000元,协助奚家料理好了后事。

一次次雪中送炭,一次次真心相助,9年间,王宏伟与奚家人已经建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口罩成了稀缺物资。大年三十那天,正当奚君鸿和爷爷发愁买不到口罩时,王宏伟拎着200只口罩出现在了门口。

命运或许无情,但闪耀在普通人身上的良善之光,却可以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每一个黑暗的冬夜。(王龙)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