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会员,北桥+1!
当苏州城乡的梧桐树下传来孩子听故事的笑声,当乡村学校的书架上添了本带着墨香的童话,当“云端童话夜”的灯光照亮屏幕那头的小脸蛋——这一切温暖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周彩虹。近日,这位深耕儿童文学与公益阅读推广十余年的创作者,再添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正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笔尖的童话世界到脚下的志愿之路,她用书籍、行动与热爱,书写了一段“以童话为翼,用阅读筑梦”的动人篇章。
书籍为桥,用文字照亮孩子的成长路。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周彩虹的笔尖始终围绕孩子的心灵成长与时代温度。截至目前,她已出版童话故事、绘本139篇,这些作品里,既有《草莓一家》《胡萝卜房》这般充满童真的故事,也有直击现实需求的“成长指南”。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作品多次斩获荣誉:《太阳下山33次》拿下江苏省第三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故事创作大赛一等奖,《童年与小人书》在“我的童年·我的书”阅读故事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和风一起飞》荣获2019年度漫画周刊故事佳作奖,《我与作文》荣获《漫画周刊》2020年度“读者喜爱的好作品”奖,《别把小土豆不当粮食》在“守望金秋”征文大赛中,荣获成人组一等奖,暖心亲情成长故事《我有一双翅膀》《池塘边的童年》还入选2024年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百部童书榜单”,成为众多家庭的亲子阅读首选。对周彩虹而言,每一本书都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她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另一头通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
志愿为舟,把阅读的种子撒向每个角落。“好故事不该只躺在书店里,更该走进乡村校园,送到孩子手边。”2015年,周彩虹带着这样的初心投身公益,一坚持就是十年。她发起“墨香善存读书会”,自制童话绘本、手写故事卡片,把课堂搬到操场的梧桐树下、社区的旧课桌前。为了让偏远乡村孩子接触优质阅读资源,她每周辗转3小时公交,累计为30余所乡村学校捐赠图书2000余册,还策划“故事盲盒”“声音图书馆”“童话漂流屋”等特色活动。在盛北社区,她组织300余场亲子共读,带动200多个家庭参与图书漂流,助力西部爱心图书馆建设。2020年,她成立“水苏子童话工作室”,开发“苏式童话”公益课程,用“故事接龙”“角色配音”让孩子在游戏中爱上写作。2022年疫情期间,她迅速转型线上,每周六晚的“云端童话夜”吸引500 余人次参与,30多名乡村孩子的作品首次登上《漫画周刊》等省级刊物。截至目前,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走进苏州及泰兴、常州、湖北红安等地的60余所学校,开展公益阅读推广、童话创作课堂800余场,辅导学生超9000人次。
微光成炬,她的故事被千万人看见。十余年的坚守,让周彩虹的付出收获了广泛认可。除了新晋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身份,她还先后获评“江苏好人”“苏州时代新人”“苏州市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 等荣誉。她的事迹被央视新闻、央广网、中国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苏州电视台多次专访。她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个人:《太阳下山33次》被改编成童话剧在校园上演,“苏式童话”课程成为多地学校的特色课外内容,越来越多家长因为她的亲子共读活动,重新拾起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光。正如一位乡村老师所说:“周老师带来的不只是书和故事,更是让孩子相信‘自己也能写出童话’的勇气。”
从“水苏子童话工作室”的创立,到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从第一本童书的出版,到两万多小时的志愿行走。周彩虹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愿望只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遇见好故事”。如今,这份愿望已长成参天大树,而她仍在继续:带着童话的温度,走向更多需要阅读之光的角落,让文字与爱,永远在路上。(通讯员:董雪)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