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城全新蓝图 “双翼齐飞”托起世界级湖区

发布:2022-08-29 12:22    来源:苏州日报

  □苏报记者 王英 陆宇其 见习记者 李刚 朱亚蕾

  两区联动、多簇拥湾。

  在经历十年发展后,苏州高位统筹,擘画太湖新城未来发展的全新蓝图。

  吴江与吴中,这两个拥有同一个姓,共饮太湖水的地方,将携起手来,围绕“新中心、新产业、新江南”的功能定位,努力将太湖新城打造成“数字之城、科创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

  太湖新城,这个“苏州”与“太湖”两个世界级名片的“天作之合”,这个“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时代之作,将全力发挥“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和示范效应,着力建设标识性城市高端功能区和新时代典范城区。

  十年前,太湖新城由一纸规划涅槃为苏州南部耀眼的活力新城;十年后,苏州湾再度“双翼齐飞”,迎来一个世界级创新湖区和生态湖区的崭新未来。

  大湾套小湾,空间重构塑造“新中心”

  “这里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在8月25日召开的太湖新城规划建设推进会上,东南大学段进院士团队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邵润青说,太湖新城发展十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棒了。新的规划方案按照“新产业、新中心、新江南”的功能定位,对标世界一流的产业、世界一流的中心和世界一流的城市风貌,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和生态湖区。“在规划方案里,段进院士用了这样几个词,叫做‘两区联动,多簇拥湾,一湾八廊,金边银角’。”

  一个苏州湾、八条生态廊道,大湾套小湾,独特的水生态肌理,赋予了太湖新城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的底气。太湖新城是苏州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个十年前就被誉为“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最大亮点”的区域,不仅是太湖和运河有机交汇的重要节点,也是“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交汇的重要节点,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新中心,事关苏州长远发展。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新城规划建设,专门召开了研究太湖新城优化提升规划工作会议,围绕定位、产业、空间、联系、保护和行动六个关键词,对太湖新城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为苏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及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实践,市委、市政府明确太湖新城的建设,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找准科创功能,与太湖科学城、吴淞湾科学城、阳澄湖科学城、昆山未来城等相互联动、错位发展,推动太湖新城成为全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示范标杆。

  为此,苏州委托段进院士团队编制太湖新城优化提升规划,并建立技术审查三人小组,负责对重要区域规划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开展技术审查,作为规划许可的前置依据。

  市级统筹,两区联动。致力于“共塑苏州湾两翼最美天际线”的吴江、吴中实现同频共振,形成“一个新城”规划,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湖区。

  作为太湖新城重要“一翼”,吴江深度融入苏州“科创圈带”规划,开展太湖新城产业、花港湾片区空间、江陵街道水系等发展规划研究,同步做好花港湾片区控规调整等工作。目前,吴江已初步形成从全区到重点板块再到重点片区的三级规划体系,并起草制定了由太湖新城(吴江)建设实施方案、年度计划项目表,以及花港湾科创商务区、苏州湾科技城、运河科创学镇等6个行动计划组成的“1+1+6”一揽子实施计划。

  吴中提级重塑规划,制定了吴中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重点建设18个弹性科创载体,打造高品质科创社区、科创街区,形成多个2.5产业园、先进智造园,做强官渡口创新引擎。下阶段,吴中将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完善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体系,实现太湖新城快进快出,内部循环通畅;加速苏州湾中心广场至地下空间区域更新,形成集聚空间,整体打造市级商业、商务中心。

  锚定“主赛道”,用好风景催生“新产业”

  驱车沿友新快速路一路向南,楼宇林立,驶过苏州湾大桥,一片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景象铺陈在眼前。

  一湾碧水,两岸新城,十年弹指一瞬。借助湖畔的好风景,湾区的好理念,吴江、吴中持续吸引导入优质资源,加快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

  在好风景的地方培育新动能。从总部经济的纷至沓来,到世界500强项目的关注青睐,吴江、吴中携手并肩,全力推动太湖新城成为全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示范标杆,东太湖之滨正成为一片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新热土。

  吴江以太湖新城CBD总部科创区、苏州湾科技城、花港湾科创商务区等片区为重点,精准布产业、加快落项目。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落户以来,集聚了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4个省重点平台、50余个优质数字经济项目。近日,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签约,亨通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2栋楼宇总部建成投用,入驻集团总部、设计研发、数字商贸、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项目930余个。同时,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一湾之隔的吴中,提出要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全力打造苏州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体系最全、核心竞争力最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中国信通院江苏分院、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中国医药长三角总部、网易有道华东总部等近20个总部型项目成功落地。

  围绕“两区联动、多簇拥湾”的空间结构,太湖新城将形成组团式创新空间,加快建设35个多元创新载体,完善人才社区配套,提供一流创新创业环境。以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为引领的运河科创学镇将持续激发科创活力。与此同时,吴江正积极推动苏州大学与乐聚机器人、亿友慧云等项目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落户。吴中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太湖之滨的宜居宜业增添了新的注脚。

  航向既定,千帆竞发。未来,吴江区将重点发挥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的引领集聚作用,加快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明年再新培育1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到2025年集聚不少于300个数字项目,培育不少于20家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将苏州湾科技城建设成为数字经济新高地。同时聚焦税收产出、技术浓度和人才成长度开展精准招商,3年内再引进超215个优质楼宇项目,将太湖新城CBD总部科创区打造成总部经济新标杆。

  吴中区将深化数字赋能,依托汇川、科沃斯等龙头企业以及赛迪、信通院等重点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加快挖掘和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创新先行区、产业数字化赋能引领区,树立“垂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畅连环湾区,打造极具苏州味的“新江南”

  设施是现代的,味道是江南的。

  在保护好太湖生态的同时,太湖新城将充分发掘水乡空间基因和文化底蕴,打造极具苏州味、江南味和吴文化气息的“新江南”。

  立足“两区联动、多簇拥湾”的空间布局,吴江、吴中两地将围绕区域规划同频同向,协同延伸苏州城市轴线,打通千年古城——太湖新城脉络,扩展苏州大市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影响。协同织补形成特色开敞的空间网络,构筑环绕苏州湾的蓝绿慢行网,连通滨湖风景道,让环湾区成为一体畅连、风景畅享的典范。

  在交通体系互联互通方面,将加速构建吴江、吴中“三快两隧”快速通达体系,其中“三快”是G634苏同黎、S609江陵路和东环南延,“两隧”是重点推动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开工建设。加快通苏嘉甬高铁、如通苏湖城际建设,推进轨交11号线、12号线、S7线、S9线前期研究。建成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开展花港站等城市轨道沿线TOD发展研究。

  在吴江,为全面推进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构建了向北融入主城、向东接轨上海、向西拥抱太湖、向南联动浙江的“四向协同”格局。为加快完善市域通道一体化衔接,目前东太湖隧道和苏州湾隧道“两隧”建设正加快推进,相关轨道交通线路加快启动,一个立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已然成型。同时,吴江还将先行打造若干个“金边银角”江南水乡式的城市生活空间,进一步丰富城市水文化街区内涵。以吴淞江整治工程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花港湾区域人居环境以及瓜泾口枢纽的通航能力,推动东太湖苏州湾与苏州古城护城河、大运河、同里古镇等水上旅游线路高水平贯通。

  在吴中,近期将启动旺山路、塔韵路南延等重点交通项目。全力打造城市高端商业、商务集群,加快地下空间两侧商办地块开发,加速苏州湾中心广场至地下空间区域更新,形成集聚空间,整体打造市级商业、商务中心。同时,优化公共配套供给,加强与吴江太湖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错位布局,充分利用华中师大苏州实验中学、苏州市立医院总部等品牌资源,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医疗、教育配套。优化邻里中心点位布局,构建“一站式”“一街式”邻里共享中心,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

  强化文旅功能,吴江区依托东太湖百里风光带,苏州湾文化中心、苏州湾体育中心、太湖苏州湾度假乐园、高品质度假酒店等串珠成链,江南水乡文化底蕴与现代都市国际化元素相融,新江南城市风貌初具规模。吴中区则通过天鹅港、溪江河、官渡河等水系,串联山、湖景观资源,共同形成具有体验感的绿色通廊。同时,依托吴中太湖新城三期村庄,优化形态、业态、功能配套整体布局,形成集科创、文创、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创新田园、数字文旅片区。

责编:邓本奇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