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的“北桥答卷”

发布:2025-10-10 11:29    来源:长三角时讯

从鹅东村与无锡松芝村联手整治跨界“颜值短板”,到凤湖花园社区用“共享花园”拉近邻里距离,再到中心商贸街区为新业态群体搭建“暖心港湾”——在北桥,组织振兴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群众日常的具体实践。以党建为引领,这里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治理资源、激发多元活力,让自然村落重焕生机、社区生活更有温度、商贸街区涌动烟火气,一份写满民生幸福的 “北桥答卷”正徐徐展开。

跨界合作破“堵点” 机制发力解“内盼”

“以前晨练只能绕着村头转,现在沿着这步道走,吹着河风,心里都敞亮!”在“上金榜—下田园”湖滨景观步道上,正压腿的鹅东村村民陈阿姨笑着说。

这条步道紧邻望虞河,从北桥街道鹅东村一路延伸至无锡市鹅湖镇松芝村,是两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可就在半年前,步道交界地带却是另一番景象:鹅东村一侧是村民随意垦荒的杂乱土堆,与周边休闲景观“格格不入”;松芝村一侧,杂树疯长、垃圾乱堆,成了步道“颜值短板”。

改变的契机源于今年年初北桥街道向鹅东村交办“毗邻区域人居环境协同提升”党建解题事项,鹅东村主动跨市对接松芝村,建立“双召集人”机制——两村党组织负责人共同牵头,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解决“环境不协调、治理不同步”的难题。

“前后开了2次专题会议,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跑了10多回现场,终于把‘烂摊子’收拾利索了!”看着如今整洁连贯的步道,鹅东村负责人难掩笑意。

跨市协作的成效不止于此。依托“融常接锡”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北桥街道依托“毗邻党建”平台,推动丰泾村跨市处理生活污水,灵峰村整治谈家坝界河。

毗邻区域的“外忧”解决了,复杂区域的“内盼”也没落下。今年以来,北桥街道聚焦群租房整治、特色康居村庄建设等治理难点,依托党建解题事项交办机制,通过“周总结、月调度”压实推进节奏,稳步推进14个党建解题交办事项,同时构建“专题谋划、专门研判、专项评议”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治理举措精准落地、民生诉求高效回应。

优化品牌改“环境”  自治赋能聚“人心”

走进凤湖花园社区三楼的“悦心”共享花园,几张桌椅错落有致,各色鲜花绿植环绕四周。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聊天的“打卡点”,更是大家商量“家里事”的“议事厅”——社区治理的温度,正从这片小花园里慢慢升腾。

今年以来,北桥街道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作为优化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的“抓手”,通过推进小区空间微改造、培育居民自治载体等方式,让改环境与聚人心同步推进。

凤湖花园小区居民多从北桥老街搬迁而来,刚住进新小区时,不少人都有“陌生感”。社区依托“悦心”共享花园成立了“睦邻花友汇”,每季度邀请园艺师讲授种植技巧;社区还举办“阳台花展”“花卉交换市集”,居民们捧着自家绿植互相“换宝”,聊着养花的小窍门,邻里关系很快“热”了起来,不少矛盾在拉家常中化解。

家住盛北社区八期的张阿姨,最近也有件“开心事”——小区西南角的“幸福门”开了!“以前去菜场绕路得走20多分钟,天热走半路就喘;现在这道门一开,10分钟就到,太方便了!”这份便利源于“四方协同”机制的高效运转,小区党支部主动牵头,联动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碰头商量,不仅快速敲定了“开门”方案,还细化了每一处民生细节:明确每天的开放时间、划分好清扫责任区,甚至在门口台阶上加装了扶手,就怕老年居民出行不便。

盛北社区治理的优化思路,还不止一道“幸福门”。社区下辖盛北花园1-6期、8期,交付时间跨度超过20年。随着入住率提升,“公共活动空间不够用”的问题越发凸显。若在每期单独建活动阵地,不仅要花不少钱,资源也浪费。此前因两家物业公司分片管理,各小区虽挨得近却“各自为政”。如今,盛北社区推动小区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打破了协同壁垒。在此基础上,社区顺势探索打开相邻小区的围墙,让居民共享邻近的党群活动阵地,社区则集中精力升级改造原有场地,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党建引领解“难题”  多元自治添“活力”

“累了能歇脚,手机能充电,还能喝口热水,这暖蜂驿站就是咱外卖小哥的‘充电站’!”在北桥农贸市场旁的暖蜂驿站里,外卖骑手李师傅边给手机充电边由衷感慨。

北桥农贸市场周边0.3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区,聚集了600多家商户,曾隶属寺泾社区管理,商户诉求响应滞后、专业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一度困扰着社区。今年,北桥街道“对症下药”,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中心商贸街区党支部,完善社会多元参与、跨主体协同治理等治理机制,让商圈治理“活”了起来。

为了让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在街区“有处去、有归属感”,中心商贸街区党支部成立首月,就着手升级建设“一中心三点位”的新业态群体友好阵地。中秋佳节前夕,还在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老乡茶话会”,大家聚在一起聊起了“家乡味”、分享工作经验。“以前来这儿工作没熟人,大家送餐之余各归各玩手机,现在有了‘组织’,融入本地特别快,工作也有了归属感!”一位外卖骑手的话,道出了不少新业态从业者的心声。

今年9月,中心商贸街区组织10余家商户走进西棠花园,开展“商居联动 共享幸福圈”活动。连锁超市老板拉来两车生鲜,吆喝着“小区居民专属9折”;口腔诊所联动超市,为购物居民免费送牙刷;糕团店老板娘则把手工苏轼糕点搬到广场,免费供居民试吃,不少居民尝过后当场下单,盒子上的微信订购二维码一下子新增了几十个好友。“以前跟商户是‘陌生人’,现在见面能聊两句,还能一起做公益,邻里关系都变近了!” 居民张阿姨笑着说。

街区里,另有一批外卖小哥还接过“巡街装备包”,变身“红骑巡街员”。上周,巡街员小袁发现商铺门口井盖破损,拍下照片上传街区交流群,仅一天时间,相关部门就完成了井盖更换。“以前就想着送好每一单,现在多了‘巡街员’身份,能为街区出份力,特别有成就感!” 小袁的自豪,藏着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从复杂区域的“协同共治”,到社区里的“幸福升级”,再到商贸街区的“活力迸发”,北桥街道的组织振兴实践,始终以党建为“纽带”,把部门、村社、商户、群众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更有力量,让民生服务更添温度,更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