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黄埭镇:擦亮生态底色 描绘幸福画卷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因战国春申君黄歇兴修水利而得名,49.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浜纵横、水网密布,孕育了“人杰地灵”的独特气质。其中,冯梦龙村更是坐拥12条大小河道,东依西塘河、北枕望虞河,水资源丰富。
近年来,黄埭镇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抓手,持续夯实冯梦龙村生态本底,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让生态“高颜值”真正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如今,黄埭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提升,水质稳定在Ⅳ类及以上,Ⅲ类水以上占比超80%;冯梦龙村2024年接待游客超91.2万人次,带动2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6万余元,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冯梦龙村)
提档升级环境基础设施 夯实生态产品生产基础
生态产品的“产出”,离不开扎实的环境基础设施。黄埭镇从多方面发力,为优质生态产品“量产”打牢根基。在污水处理综合方面,建成运行黄埭污水处理厂至漕湖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2条转输管,投入1亿元完成全镇雨污水管网检测修复,提高污水处理收集能力,为全镇水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黄埭水质净化厂及再生资源中心项目作为相城先进材料科创园的地下部分,建成后设计每天能处理12万吨的污水、400吨生活垃圾、450吨厨余垃圾、250吨大件垃圾、60吨园林垃圾以及200吨渗滤液,致力打造智慧样板区和零排放零污染生态示范区。
在生态修复方面,良荡港湿地公园南北贯穿整个冯梦龙村,水资源、生态资源丰富,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升级基础设施,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同时,以植物为主的生态缓冲带在此落地,通过自然净化机制消纳污染物,让湿地真正成为“生态净化器”。
(亲子研学)
培育生态产业品牌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继获评“国家生态优美镇”之后,黄埭镇用自然生态资源赋能“产业兴”,不断探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冯梦龙村文旅产业布局,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冯梦龙农耕文化园周边打造850亩的林果基地,种植猕猴桃、杨梅、梨、黄桃、葡萄、蓝莓、桑葚等水果,每年5到12月花果接连产出,并通过举办水果采摘节、文化旅游节、丰收节等文旅项目和文化活动,当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绿水青山致富,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探索出生态与发展的双赢路径。2025年,冯梦龙廉政教育基地获评“江苏省优秀研学旅行基地”称号,打造了廉政培训、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亲子研学、农事体验五大特色产业。
建设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书院等文化场馆,配套喜宜酒店、喜溪民宿等旅游设施;种植有机林果,打造350亩主题花海;近400亩的水稻田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开展 “农事体验”“农事小课堂” 等活动……如今,冯梦龙村已逐渐成为宜学、宜游、宜娱、宜居的生态新地标,市民和游客通过赏花、采摘、自然科普等体验,在实践中增强生态意识。(相埭宣)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