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金色名片”闪耀进博会
11月5日,姑苏区以“四季姑苏 桂香满城”为主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呈现了一场非遗特展。活动由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联合苏州苏作馆有限公司、姑苏区非遗保护联合会及姑苏桥文人面馆共同推出,以苏州市花“桂花”为媒,依托其友好、吉祥、幸福的美好寓意,向世界递出一张熠熠生辉的“金色名片”。借助这场非凡的“东方之约”,向全球生动展现姑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时代魅力。

绘就名片,展现江南风雅
步入进博会苏作馆上海国展旗舰店,一幅立体的《岁朝清供图》徐徐展开。特展以“天工织金缕”“方寸载秋光”“至味凝秋芳”三大主题,将缂丝、苏绣、金银细工、桃花坞木版年画等桂花主题非遗珍品,桂花苏式糕点、桂花红茶等清供茶点,与铜炉、牙雕等清供雅器巧妙陈设,诠释“不时不食”的苏式生活哲学。桂香氤氲、情致宛然,令江南秋日雅韵成为一幅可观、可品、可感的生动画卷。一位外国大使在参观时赞叹:“苏州非常美丽,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些非遗作品,已成为国际友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技艺新生,融入时代生活
进博会如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推动众多非遗新品成功“出圈”。姑苏非遗以多元创新形态,持续扩大其国际“朋友圈”。缂丝《一支金桂团扇》以金经蓝底衬托戗缂金桂,集空间装饰与手持把玩于一体;金桂盘扣胸针以珍珠为花蕊、翠叶为映衬,在衣领间暗香浮动;蟾宫折桂耳环融合金银细工与中式美学,凭借细腻苏工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这些源于生活灵感的非遗衍生品,在恪守技艺本源的同时,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展现出非遗在功能、审美与用户群体方面的现代化探索。此次参展不仅是姑苏区推动非遗实现“从展品到商品、从展商到投资商”双重转化的重要实践,更让非遗从深闺“绝技”蜕变为日常“国潮”,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

文脉活化,赋能城市发展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姑苏区,非遗早已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窗口。一代代匠人坚守匠心,薪火相传,涵养着这座古城的独特气质。近年来,姑苏区教体文旅委积极塑造文化IP,推动“非遗出海”,苏作精粹已走进美、日、法、意、沙特等多国,以匠心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今年以来,姑苏区深度融合古城文旅与人文底蕴,通过打造“花卉+非遗”IP,创新重构“人—花—城”关系,构建起可观赏、可沉浸、可传承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今夏,荷花在文化的加持下成为姑苏的鲜活名片。“荷诞日”通过深度演绎荷花文化,以快闪、互动与非遗共创,让古典美学重焕生机,带动苏南花卉中心荷花日销量增长超40%。与此同时,在深度挖掘新一批非遗资源的基础上,联合非遗保护单位开发承袭“不时不食”苏式生活理念的荷花宴,助力部分餐饮企业销量实现200%爆发式增长。此外,又持续拓展花卉文化的表达场域,从为花艺师与爱好者专业培训,到为东西山花农公益教学,再到公益助农让“荷香”飘进“苏超”赛场,展现出强劲的拉动力与辐射力。金秋,又以文化赋能文商旅农融合,户外吴语情景剧《八月桂花香》融合策展、场景与公共参与;“食味金秋”桂花美食榜成为品味苏州的时令指南;花卉主题城市礼物以中式美学传递文化自信。

非遗正以更多元形态深度融入当代生活。苏式面点保护单位姑苏桥超越传统餐饮功能,承办的“四季姑苏·桂香雅集”以多感官苏式美学重塑餐饮体验;衣锦媚行凭借花丝、嵌宝等金银细工技艺打造的凤凰胸针,销售亮眼并成功跨界影视;虎丘茶厂遵循三花茶窨制技艺推出的桂花碧螺春,线上销量火爆,其“三花茶”获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如今的姑苏非遗,已从文化交流的使者,演进为引领消费的社交热点与产业新动能,生动诠释着人文经济中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路径。
以花为媒、以文促商,通过构建独特的花语叙事体系,今年成功打造了“荷你相约”“桂香满城”等系列品牌,塑造出“花卉+苏式生活”的多元消费场景,成功将四季风物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苏式生活体验,为“赏花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开辟了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姑苏路径。
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副主任杜琴表示,未来将以进博会为国际窗口,以花卉经济为纽带,持续提升非遗的市场价值、情感价值与体验价值,通过活态传承与文商旅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现姑苏文化的厚度、文旅产业的广度与品牌建设的高度,彰显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得益彰,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华。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