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传艺 戏韵北桥
7月9日下午,北桥街道盛北五期百姓大舞台内弦歌悠扬,锡剧韵味四溢。苏州市锡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唐克老师应邀莅临,为北桥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本地戏曲团队的专业素养,夯实"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的群众根基。
名师传艺,经典回响
唐克老师首先带领学员们唱响锡剧经典《双推磨》选段"黄昏敲过一更鼓"。婉转的唱腔中,苏小娥"肩挑水担上河滩,一夜不睏也要做"的勤劳形象跃然眼前。在示范"三亩租田不够吃,空闲辰光磨豆腐"的唱段时,唐老师特别强调锡剧特有的"糯腔"运用,要求学员们注意字头字尾的圆润过渡。当唱到"清旱忙到深半夜,从来无人肯帮我"时,他通过声线的强弱对比,生动展现出角色的孤苦心境,让现场听众感同身受。
随后,《玉蜻蜓·庵堂认母》的凄美旋律在教室流淌。唐老师饰演的徐元宰"步匆匆直往庵堂去",将寻母心切的情感层层递进;而智贞师太"暗疑心,神态不安宁"的复杂心理,也通过细腻的唱腔传递得淋漓尽致。在教唱"世间哪个没娘亲?可怜我却是个伶仃孤苦人"时,他引导学员用"气沉丹田"的方法表现角色的悲怆,一句"娘呀,你在哪里呀!"唱得荡气回肠,不少学员眼眶湿润。
教学相长,薪火相传
课程尾声的互动环节温馨感人。当唐老师问及学习感受时,有着三十余年戏龄的盛北之音队长付素红感慨道:“我们这些老把式,唱戏全凭土方法,戏曲爱好者是幼儿园,我们就是小学。希望能跟着唐老师从运气开始好好学几首曲子,唱给老百姓听一听!”他的话引发全场共鸣,学员们纷纷举手提问,从"如何避免高音破音"到"身段与唱腔的配合",问题接踵而至。
唐克老师耐心解答:"锡剧发声讲究'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比如唱'一更鼓'的'鼓'字,要先提气再送声,就像吹气球一样缓缓释放。"他现场示范"狗喘气"练习法,带领学员们感受气息的流动。得知大家希望系统学习基础功法,唐老师欣然应允:"下次我会从专业的发声开始训练,从气息控制、共鸣运用到咬字归韵,咱们一步步来。"
文化沃土,绽放新姿
此次培训是北桥街道"茉莉花开.戏韵北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戏曲文化之乡",北桥自2007年起便深耕戏曲传承,培育出荷缘戏曲社、少儿评弹艺术团等11支专业团队,累计培养600余名"戏曲小艺人",其中少儿评弹十四次登上央视舞台。近年来,街道更通过"冶长泾杯"票友大赛、戏曲嘉年华等品牌活动,让戏曲融入百姓生活,年均开展惠民演出超200场,惠及群众15万人次。
活动结束时,北桥街道社服办文体旅岗负责人表示:"唐克老师的授课就像一场艺术春雨,滋润了戏乡的文化沃土。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戏曲名家进北桥'系列活动,邀请更多专业院团的艺术家走进基层,助力民间团队从'票友'向'准专业'蜕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锡剧这朵江南奇葩一定能在北桥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