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发布:2025-03-29 09:53 来源:长三角时讯
公元前584年,吴王寿梦在即位的第二年突袭楚国东部边境,楚人猝不及防,吴国大胜。经此,吴楚关系再未修复。吴国凭此战向中原列国纳上了投名状,从楚国北上争霸的跟从堂而皇之地登上春秋争霸的舞台。不过,同时期的史官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将晋国大夫巫臣刚刚结束的访吴之行与吴、楚决裂并书于简帛。
文献中晋、吴本是姬姓同宗,吴乃大王之昭,晋为武王之穆。吴国困于东南泽沼,除泰伯、仲雍让贤之名,先君事迹失载于诗书经传;晋国起于河汾之东,至两周之际经文侯勤王、曲沃代翼、并国服邦、尽去公族等重大事件,实现政权更替与疆域扩张,遂成表里山河之势。际遇迥异的二邦越山渡水相会,既缺少了伍子胥奔吴复仇的戏剧,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传奇,但背后是春秋战国诡谲局势下真实的交攻之道,亦隐见宗法制崩溃前的一丝气血连枝。
按《左传》所记,晋吴交往是晋以兵车和战法补吴人所阙,而三晋地区丰富的两周考古遗存再造了更为鲜活的互动场景。自清同治以来,山西地区出土了数量与样式繁多的吴国有铭青铜器,其中有泥留指爪的零星偶见,更多的则与晋式青铜礼器同处一室,尽显玄鏐吴钩在晋地贵族中掀起的吉金风尚。晋人赠予吴国的也不止于鼎簋、钟磬与圭璋,生产技术的分享、审美艺术的熏陶、仪礼习俗的传教拉近了吴人与中原的距离,方才成就“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的儒学典范。
本次展览主要借用出土文物,以巫臣的视角走入晋、吴的百年交往,重现两国的兴衰成败,随着这段历史还原展示的,还有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和干戈、人与人之间的誓言和背弃。
海内无远近,相知即为邻。姑苏城内重遇吴国故人、重温春秋故事,离不开远方友朋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蚌埠市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的倾力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