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田园诗,孩子们的桃花源

发布:2019-04-02 13:5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李庆明简介:
文/张登峰 摄/朱桂根
5/江南都市/
封面人物 社区版
村的情境教学让这里的孩子乃至乡村,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B、田园梦想的新古典主义
有四年时间,李庆明还应邀参加了教育部新课改的重大文件的起草,同时具
体负责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南通基地 51 个学员中绝大部分课题的独
立指导,付出的辛劳常人难以想象,动不动通宵达旦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他甚至为乡村教育实验几乎花光了自己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积蓄。 但是为探
索一条乡村教育的全新道路而乐得其所。 李庆明的探索产生了强烈反响,被评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2003 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老师委派李庆明到深圳南山,担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全国唯一的附属学校校长。 李庆明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都市也可以做田园教育吗? 李庆明的回答沉重而坚定。 在都市南山开展一场
田园南山的教育实验,他拿出了“深圳改革先锋”袁庚“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豪
情,顶着各种压力,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和卧薪尝胆的勇气,尽管注定是一场
孤寂之旅。 他把都市田园的教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思考。 2005 年,李庆明应
邀参加国际哲学大会, 提交四万字的长文 《哲学回归田园———一个现象学的透
视》,更坚定了田园教育探索的信念。
在央校九年,李庆明把南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却
初心不变。 处处体现出他追求田园梦想的新古典主义情怀,几乎在所有的领域,
他领导的变革都发生在深圳。
在深圳,李庆明是充满争议的,一开始做田园教育,有人就说这哪儿来的什
么人,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竟然搞田园教育,有一点荒唐。 但是说这个话
的专家,后来与李庆明成了莫逆之交,他越来越赞同李庆明的做法。 李庆明记得
他退休之后跟他说了一句话:“庆明兄,一定要坚持做都市田园教育。 ”
李庆明受“改革先锋”袁庚的影响非常之大。 当时媒体对李庆明也很关注。
《人民日报》约李庆明做了一个专访,发了一篇文章,当时成了很大影响的报道。
9 年后,李庆明离开央校,到了宁波,李庆明担任一个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同
时兼国际合作学校的校长。 田园教育怎么做? 坚持不坚持? 坚持! “吾道一以贯
之”,李庆明的改革没有改变,他像李吉林学,向孔夫子学,不跟风,不随波逐流。
C、教育是一个慢的东西,不是工业。
在李庆明的田园教育中,他一直举办一些大型系列主题单元活动。 而且,系
列主题活动是实践最成功的。 他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传输给孩子一些德育理念,拒
绝乡村教育城市化。
“我不反对乡村城市化,但是我坚决反对乡村教育城市化。 ”到现在为止,李
庆明仍然是这个观点。 孩子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是他最欣慰的。 孩子参加个
性化的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那种教学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孩子们自
信、乐观的表情。 李庆明会经常拿这些表情和城市孩子的课堂表情做对比。 他说,
农村孩子除了衣着与城镇孩子有些差异之外, 你会发现他们的表情上没有一点
差异。 这也印证了马克思“搬运工和哲学家在天性上是没有区别的”说法,“关键
是环境,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你给他什么样的情境”。
在李庆明看来,中国乡村教育的不二法门,应该是充分发掘优化他自身的乡
村,非常丰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村亲情之源、乡夜之源、江海之源、民俗文
化之源。 所以,李庆明把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乡村化。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说过:“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
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轮回或者回
归。 李庆明走了这么一种路线。
李庆明做公民教育,有人说他是“公民校长”,也有点争议,其实李庆明的公
民教育有点古典主义的意思。 李庆明从古希腊的思想里面,甚至还从先前孔子的
思想里面找思想之源,并不是切断传统的。 所谓现代性,现代孩子的德行研究、课
程开发。 李庆明非常注重文化内涵,文化和文明是不同的,文化的根底是农村、耕
种文化的取向。 教师的成长,李庆明觉得不应该走学员式的教育,尽管他支持老
师们要读研究生,要做人民的研究。 就像李吉林那样,让他们走一条“知行合一”
的路,走田园研究的道路。
李庆明做了很多尝试,当时宁波也非常关注。 2012 年,李庆明依依惜别奋斗
九年的深圳南山,被立刻引进到宁波,担任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总校长和宁波国际
合作学校校长。 在这所面朝大海的新学校,一如既往的续写他的田园教育诗。
李庆明说,他在十几年前就不允许在低年级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其他学校谁
敢这么做? 我们的孩子成绩差吗? 不差! 但老百姓看着他搞这种田园教育、主题
活动、社团,时间都花在活动上面了,问学生的高考成绩行不行?
第一轮考试,李庆明学校的生源是全宁波倒数第一。 当时李庆明请求不要公
布分数线,但是还是公布了。 李庆明跟各位老师说,“伙计们,拿出这种豪情来,你
们有这种本事,不准搞应试教育。 ”他叮嘱老师不搞应试教育,该休息就休息,该
打球、唱歌、游泳,玩就玩去。 结果,第一轮高考,就创造出了“低进高出”,本科率
100%,免费升一本率 90%,全体一本率 38.3%的惊人奇迹。 当然,学校国际高考也
是非常惊人。 另外,这批学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个性化成果,公民素养都非常高。
“教育是一个慢的东西,教育是一个农业,不是工业。 ”所以,李庆明坚持他的
田园教育探索。
D、面临危机和挑战,田园教育是不二选择
听李庆明的课,感觉他不仅会说,还能在课堂上唱歌、跳舞。 而且歌舞的水平
不低。
李庆明的田园教育——田园、家庭、诗意、农村、大地等,是和一种浪漫情怀
有关的。 这种浪漫情怀被西方哲学家称为近代以来的“三大怪兽”之一。 这三大怪
兽指的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浪漫主义运动,最深厚的是浪漫主义运动。 浪
漫主义运动最重要的代表是德国,一直讲到的海德格尔,还有更后面的一些人,
对大地都是充满感情的。 特别是中国,回归田园教育,回归诗意的田园生活,再加
上带有浪漫情绪的一些东西,可能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东西。 但是
这里面有中西之别。 李庆明的田园教育,让人感觉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是更多家族“母系”或“母爱”的东西。 还会涉及母亲和父亲的关系,涉及文明和
文化的关系。 比如德国人不用文明,他们就用文化,文化就可以代表文明。 但是文
明和文化又不一样。
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拼命回归传统教育,回归传统文化。 这里让大家想
到一个问题,一个是考虑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对田园、诗意的生存、诗意的读书、校
园、漫步,这样一些词。 中国那些文人学士,那些诗人们,他们在中国这种社会中
的状况。 像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有很多诗歌歌颂着这样的田园,同时抒发自
己的不满和失落。 我们的眼光应该想得更远一点,在当下中国的这种状况下,又
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 各种微信上面不断有消息告诉我们,哪里成立了这样的组
织,那样的组织,哪里进行这样的教育,那样的教育,读《三字经》、《二十四孝》等
等,所有这些东西在中国当下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庆明说,毕竟不能脱离了地面,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在田园教育过程中,李庆明邀请了大量的作家,包括英国作家、日本作家来
到学校,做文学社区、科学阅读、主题阅读、公民阅读等。 他们的“三叶草”亲子阅
读组织,到边、穷、老、少地区阅读,去汶川、漠河等地做推广。 学校自己做国际论
坛,让孩子们自己走上国际论坛,推广他们的阅读理念,非常注重传统现代融合
的。 李庆明说,他为什么搞童话? 高中也搞童话可以吗? 可以。 为什么要搞民俗,
回味古老的魔法? 为什么搞游戏? 包括原生态的游戏、爬树、摔跤,这是回归天然
娱乐……这些做法,对孩子们的学科素养、阅读素养、综合素养,都发生了非常大
的变化。
孩子自己做儿童专家论坛,发表自己的儿童宣言。 个性文化有自己的学院课
程。 李庆明在学校建立“五大学院”,成立两类社团,而且打造精品、做多元化的活
动。 首先实行“全覆盖”,所有孩子都必须参加社团,属于“普惠型”的。 同时,学校
也有精品型、精英类的社团。 学校有一流的说唱艺术团,而且成为中国第一个学
校少儿说唱艺术基地;有一流的美术社团,小孩子的作品都上了邮票了;有顶尖
的歌唱团,能在中国最权威的比赛中拿金奖;有一流的舞蹈团,学校聘的都是国
内一流的老师。 有一流的管乐团,是张艺谋的同学带出来的,绝对不拿第二名的
话剧团。
李庆明说,畸形片面的现代化运动,包括教育令乡村和都市都蒙受前所未有
的伤害,面临危机和挑战,田园教育是不二选择。 他 20 年的探索充满艰辛,但也
充满信心。 因为用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乃至于社会
的进步,他觉得复兴中华文化,拯救人类文明才有希望。
种豆南山,寻梦田园,李庆明充满了幸福。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