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海: 暗香浮动十余里
发布:2025-02-15 09:09 来源:长三角时讯

香雪海位于光福吾家山,以赏梅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深厚而名列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首。
光福梅花历史悠久,梁朝时钱塘(今杭州)为建禹王庙,曾特地派人到光福山里寻觅老梅树做栋梁。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安徽查莘买地光福西碛山东南,诛茅造屋,在屋四周遍栽梅树。山农纷纷效仿,以种梅为业。宋元之交,光福梅花开始擅名,山中植梅为业者十有七八。明嘉靖八年(1529)问世的《吴邑志》有“吴邑梅,光福山中尤多,花时香雪三十里,物外奇赏也”的记载。嘉靖十四年(1535),状元、宰相顾鼎臣在《怀家山梅》诗中写下“聚坞梅花甲天下”的诗句。从此,光福梅花闻名大江南北。
1696年清康熙年间,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此时已六十三岁高龄,有一天他冒雨拄着拐杖到光福邓尉山一带赏梅。宋荦是河南商丘人,号为宋商丘,他是诗人,又是“饥嚼枝上花为粮,醉眠石上花为床”的梅癖子,为官安静平和,清正廉明,深受康熙帝的信赖和百姓爱戴,历任江西巡抚和江苏巡抚,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当宋荦面对如雪似海、暗香浮动的邓尉山麓的梅花胜景,赋诗曰:“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宣韵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旋即又书上“香雪海”三个大字叫人刻在吾家山的山崖上,从此“香雪海”这个美妙绝伦的名字便名扬天下。
香雪海吸引了历代无数名人、文人墨客来此探梅、赏梅,其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画作和历史故事。其中康熙三次、乾隆六次到香雪海来赏梅,乾隆六赋《邓尉香雪海歌》。嘉庆、道光年间“儒林之首”程恩泽写下了“大江南北以梅著者无与香雪海比,寻梅者以不得至香雪海为憾甚”的名言。南宋诗人范成大对光福的梅花胜景作了这样的描述:“光福山中栽梅,恒十之七,梅树则绵延数十里。” 明代进士姚希孟在《梅花杂咏》中则称“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清代诗人张诚则称光福“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
近代著名的海上画派画家、俗称“梅痴”的吴昌硕先生,他与香雪海梅花结下了深厚感情,并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他非常想念香雪海梅花,于是作了一幅墨梅图,并在画上赋诗一首,诗曰:“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意思就是他十年没有来香雪海,梅花会想他,他也会想梅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1980年到香雪海游玩,即兴写下了:“眼明一望十里外,清心直欲通千载。若逢北友问江南,为道曾经香雪海。”我来一句一句地解释一下,“眼明一望十里外”是站在闻梅馆往山下看,可以看见十里以外的梅花的景色;“清心直欲通千载”是闭上眼睛想像一千年以前这里的美景;“若逢北友问江南”,我们知道赵朴初老先生是北京人,意思是在他回到北京以后,他的朋友问他,江南哪里最好玩啊?他就回答了我们下面的这句“为道曾经香雪海”,就是香雪海是江南最值得去的地方,他以到过香雪海游玩为自豪。
香雪海现有面积13.34万平方米,以白梅为主,荟萃红梅、墨梅、玉蝶、雪见车等梅花精品。初春时节,满山梅花芬芳,暗香浮动,繁花似海。山上有宋荦“香雪海”摩崖石刻、乾隆御碑、闻梅馆、梅花亭。站在梅花亭上放眼眺望,雪海荡漾,银波耀眼,奇丽瑰怪,蔚为壮观;闻梅馆、梅花亭掩荫在梅花丛中,翼然凌空,犹如玉楼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