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老街

发布:2021-11-29 12:57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又到了徽州。

三月的小雨飘起来。心思,在粉墙黛瓦间静静地流淌。用浅显的文字,串起散落的行旅,七串八串,串出邈远的愁绪。

这里是屯溪老街。灯火初上,游客熙熙攘攘,店家大声吆喝,梅干菜和毛豆腐的香味飘散开来。先逛了几家歙砚、字画店,一幅仿黄宾虹的吊屏山水,黑密厚重有功力,标价三千元,哪里舍得买?沿牌坊内行百余步拐进右小巷,有一老屋,店号“高汤一担挑馄饨”, 只卖馄饨和毛豆腐。同行友人年轻时在徽州上学,知道这家老店。进门打过招呼落座,黑黝黝的墙上贴着几张外国人就餐竖大拇指的照片,显示出店家的不一般。老板姓胡,人不讲究,也不热情,边操持边絮絮叨叨说些难懂的徽州土话。毛豆腐端上来,早已齿颊流香。突然有一种感动,想起小时候的某一次回家,竟然是一样一样的场景。

古徽州府斗山街,浓缩了徽派建筑的精华。这是谁家小院,打理得如此徽州!院墙的上方,竹匾整齐吊挂,盆景序列摆放中间,圆石础稳稳垫底。竹匾是居家晒秋用的,盆景当然是雅,石础就是厚重的历史了。雅俗之间,历史与现代与之间,秩序井然,和谐相安,守护着它们共同的家园。

在杨家大院附近,见到一处节烈贞女坊。这是那种典型的徽州老宅,年久失修,正门被厚厚的石板封堵,破败的旌表牌深嵌墙上。在古徽州,男人多游学或服贾他乡,一旦家运不济、噩耗传来,孀妇就要终身为亡夫守节,天经地义。坊前驻足良久,思绪万千。这又是哪一个徽州女人凄楚的背影?这背影的后面还站着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另一个是要倡导人性、“存理于欲”的戴震。这次来徽州,总是记挂着紫阳书院和戴震纪念馆,想去凭吊一下这两位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有重大影响的徽州人。贞女坊前与大师不期而遇,朱子是一如既往的冷峻,东原先生还是那样的愤愤不平。

四大家宅周边的古巷群,纵横交错,幽深狭长,斑驳陆离的马头墙写满沧桑。同行的另一位好友是歙县人,徽州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去外地工作,文史功底非常好,他说这里的小巷最能栓住游子的心。徜徉小巷,任情感恣肆汪洋。这一条,是戴望舒的雨巷,再难遇见独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只好把愁怨写在自己的脸上。这一条,是郑愁予的石板街道,柳絮已飞,跫音正响,为什么看不到你美丽的容颜……。

徽州就是这样的地方吧,它可能不是你的故乡,每次背起行囊,它就是诗和远方。你告别了老街,青石板上的足音,会久远的留在梦乡,你离开了小巷,却离不开小巷牵引的目光!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