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 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凭什么

发布:2019-12-05 10:50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余秋雨说: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叶兆言说: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鲁敏说: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来看,南京都特别具有文学之都的潜质,整个城市的气息具有一种文学腔调,它可以是慢的,优雅的,寂寞的,甚至可以是饱经沧桑的。而南京人既具有国际开放的视野,又可以沉下心来阅读,对作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杰拉德(法国作家)说:入选文学之都,我觉得南京当之无愧!

当他们谈论南京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

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评定的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获得“文学之都”称号的包括克拉科夫、爱丁堡、海德堡、墨尔本、爱荷华城、都柏林等。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着力促进全球创意产业发展。

2016年,南京提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的目标。在去年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调研南京申都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当时,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主任杜越说到:

南京申报“文学之都”基础,无论是从文脉的延续还是城市的发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大学数量、对文学的爱好以及出版业等等综合类条件,完全可以与已有的“文学之都”城市相媲美。创意城市网络中有两类城市水平最高——设计之都和文学之都,“文学之都”里除首都城市以外,95%是世界知名城市,南京若能加入“文学之都”的行列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次南京申报若能成功,不光是弥补了中国的空白,而且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南京遂成为国内第一个“文学之都”。

想到夫子庙巍然矗立的“天下文枢”牌楼,似乎早在不知几许经年之时便已作出预言,这是多大的底气,多大的自信?

 

大师、名作辈出是这座城市的底蕴

南京作为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精粹与时尚活力相得益彰。南京文脉源远流长。让南京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赋之都”、“佛教之都”和“天下文枢”。

诗赋之都。最著名的唐诗:《乌衣巷》《泊秦淮》;《昭明文选》《文心雕龙》《诗品》《永乐大典》在南京编成,《儒林外史》《桃花扇》《红楼梦》以南京为背景,以上,皆为载入文学史的不朽名著。

南京文学名家荟萃:从谢灵运到李太白,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从鲁迅到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大地》就是在南京创作完成的。在当代,南京也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名家:苏童、毕飞宇、韩东、叶兆言……他们是当代文学流派先锋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从这方面说,南京引领着一个文学的时代。

南京目前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4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500多处文保遗迹、300多项非遗项目。遍布全市的15家公共图书馆、14家文化馆、100个文化站、300多家实体书店,令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文学和阅读已经成为南京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同时,南京文创活力无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南京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团和协会组织,仅读书会就有450多家。南京市群学书院全民阅读服务中心,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教授与南京大学青年学者陆远等创办,是目前唯一以推动全民阅读为主旨的民非机构。

南京依托悠久的文学传统,把文学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内生推动力,鼓励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从印刷到出版、从创作到创意、从现实文学到虚拟文学的完整文化产业链。南京市拥有《钟山》《青春》《雨花》等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期刊,为了鼓励和促进文学创作,南京设有“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

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走向世界舞台的桥头堡。20世纪60年代初,全本翻译《红楼梦》《儒林外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红楼梦》译本被认为是该书最好的英译本。据查考,全世界每年有60多种外国文学作品在南京被翻译成中文;全中国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

南京不仅是一座文豪大师作品里的背景,南京也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

全民读书是这座城市的底气

与繁华的街道只是几步之遥,这里却安静得像涨潮前的海。无论人们在来的路上多么行色匆匆,一进入书店,所有的疲惫都被读书的氛围洗清,一心只想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看书的人在看书,而我在看看书的人。”先锋书店著名的先锋阅读大道天花板上是萨特等人的大幅画像,大道通向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让人初见时恍若身在教堂。但先锋书店并不像教堂那样遥远和神秘,温暖的灯光下,书香扑面而来,有种莫名的心安和满足感。

被誉为“南京文学客厅”的先锋书店,创立于1996年,是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全球十佳书店,数次被CNN、BBC等评为世界“最美书店”,成为市民热捧的文化消费首选去处。

现在,先锋书店已经有11家店,五台山总店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开在防空洞里,空间很大,呈L型,进门后再左转便进入书店主体。

“大地上的异乡者”写在一个放置在地上的黑色十字架上。这句solgan在书店随处可见,书架上、十字架上、店员的衣服上……座右铭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无所在的故乡。对于爱书人来说,如果一座城市足够繁华喧嚣,却没有一家让人心驰神往的书店,便犹如大海中口渴的旅人,弱水三千,偏偏没有你需要的那一瓢。

进了书店,感觉是进入了书籍的大海之中,大排大排的书印入眼帘,有种排山倒海的感觉。不论何时,先锋书店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躲在角落里,坐在长椅上,立于书架前,为书而来,不为来来往往的人所动。

现代生活,写字被手机、电脑代替,曾经赖以沟通和联络的信笺、明信片早已被现实的微信、QQ取代。再也没有灯下挥笔泼墨的畅所欲言,没有字里行间刻意隐藏的含蓄羞涩,也没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先锋书店里顾客留下的明信片里,一笔一画中藏着从前慢的温柔。

看着这些明信片,和明信片上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也许会让人茅塞顿开,也许会将人心情的阴霾驱散。既然人生的长度有限,不妨在一本书中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和经历,从而开拓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同时坐下十几人的黑色桌子,仿佛回到了大学图书馆,看书的人不管现实中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坐在桌前,都是天经地义的属于这里。

书店的存在,让人们在想看书时,想买书时,想逛书店时,有所选择,有所去之处。不是只有先锋,南京是一座阅读的城市,大小书店散步于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书店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是文化载体,也是商业模式。喧嚣、热闹、咖啡香、文创品、情怀……其实这些都无所谓,唯有书店的存在才最重要,唯有阅读成风才最重要,这是南京成为文学之都的最底层基础。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