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一周年“成绩单”

发布:2020-11-28 14:4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一周年“成绩单”

9月27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建设;9月30日,连接青浦、吴江两地东航路—康力大道全线贯通;10月24日,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体验中心投入运行;10月28日,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

从2019年11月1日揭牌到现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片备受瞩目、生机勃勃的“试验田”始终保持“热点”不断、“热度”不减,迅速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迅速彰显集聚度显示度。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从“美好蓝图”到“密集施工”

 

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试点探索区域,在体制机制、规划体系等很多方面往往没有先例可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成为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总体方案指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和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同时,总体方案还提出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

2020年6月18日,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总体规划的形成,意味着示范区统一了基础底板、用地分类、规划目标、核心指标,背后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规划指出,以示范区生态敏感性最高、生态本底最优质的淀山湖、元荡及周边湖荡为主体构建生态绿心,构建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在锚固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以虹桥商务区为发展动力核,以环淀山湖区域为创新绿核,形成“两核、四带、五片”的城乡空间布局。同时,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环境、水利、产业、综合交通、文旅、燃气、电力等专项规划都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其中,“江南水乡客厅”作为一体化示范区最具样板意义的区域,8月份也已启动了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计划由三地合力打造体现东方意境、容纳和谐生境、提供游憩佳境、共聚创新环境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项目协同到一体化制度创新

 

一体化示范区总体方案指出,一体化示范区要率先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一年来,两省一市制定实施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和首创性的制度和政策。

在政策创新方面,今年7月,两省一市出台《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流动、管理和服务创新、组织保障8个方面,提出了22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此同时,金融支持政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先行启动区产业准入标准、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外国高端人才许可互认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为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

这些政策的落地见效使得长三角企业迁移、跨省转账等手续冗杂的办事流程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企业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跨省迁移一件事”所有办事流程;行政服务中心已有部分银行率先试点有人值守的“移动智能柜台”;企业授信主体在长三角区域内取消重复授信审批累计减免转账30多万笔,降低资金成本500多万……“半天内开办企业”、“一天内企业跨省迁移业务办理”“降低重复授信审批的注册成本”等也正在逐渐成为可能。

在开发机制方面,一体化示范区创新探索了“多方参与、业界共治”的体制机制。一体化示范区实行“理事会+执委会+发展公司”的“三层次”管理架构,理事会由两省一市政府常务副省(市)长轮值,广泛吸纳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国际机构领导人、知名科研机构、智库等,参与示范区治理。执委会由两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规划、制度创新、改革事项、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

8月26日,在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行业巨头、高校院所公共发起了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致力于深度对接示范区建设需求和项目,深度链接联盟创始成员,助力市场主体共同成长、共同发展。10月30日,开发者联盟第二次创始成员会议在东方绿舟举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同济大学等在内的13家单位作为第一批新成员加入开发者联盟。

 

从同质竞争

到统筹联动

 

产业协同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重要体现。7月15日,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正式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0年版)》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其中,“指导目录”提出了大力发展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五大经济”;“准入标准”从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和经济密度四个维度,提升新项目招引质量。

与此同时,西岑科创中心、祥符荡科创绿谷、吴江高铁新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长三角金融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产业载体正在加快建设;英诺赛科苏州第三代半导体基地、博升光电半导体光芯片项目、北斗长三角综合集成应用项目、京东方创新中心、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中车绿地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等重大项目陆续签约落户。一体化示范区正在加快实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充满活力的长三角创新核。

目前,一体化示范区还在深入研究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下一步将形成产业分区引导、重大项目会商、产业联合招商、首谈利益保障、合理迁移利益共享、规范有序迁移等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示范区产业发展,共享一体化红利。

 

从属地服务到共建共享

 

人民群众获得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最好检验。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一周年中,交通建设、医疗建设、教育建设齐头并进,同样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在交通建设方面,正在建设中的通苏嘉甬高铁与沪苏湖高铁将在一体化示范区形成十字交汇;上海17号线将向西延伸,与规划中的苏州地铁10号线在“江南水乡客厅”实现对接,并继续向南延伸至浙江嘉善;示范区1号线、长三角水乡旅游线、上海市域铁路嘉青松金线等一批重大工程,将进一步织密一体化示范区的交通网络。

在医疗服务方面,青浦区、嘉善县和吴江区三地医保局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力争率先实现医疗保障领域同城化,全力打造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目前三地的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区内的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看门诊急诊,无需提前备案,可以直接刷社保卡挂号、看病、结算。同时,基于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的长三角智慧医院于10月开始挂牌试运行,未来将推动“互联网医院平台”、“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的三个平台和“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示教”的五个中心建设,旨在使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向长三角区域辐射。

在教育服务方面,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与嘉善签约,托管嘉善县西塘小学、嘉善县第三中学;上海大学在嘉善成立基础教育发展集团;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附校正在加紧建设。今年8月6日,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还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方案》,计划实现示范区内7所职业学校招生入学、学籍管理、教学实施、就业升学等教育工作的一体化,实现“籍随人走,学分互认,毕业互通”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三地初中毕业生升学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

 

从区域协作到联保共治

 

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基底非常突出,蓝绿空间(蓝色水体+绿化面积)占比约为69%,河湖水面率为19.76%,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为此,在更高水平上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的核心主线。

10月29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局(厅)会同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共同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和环境监管执法统一,明确了三方面56项具体工作清单。这也意味着,一体化示范区将率先形成跨域一体的生态环境监管尺度和生态环境行为准则。

跨界水体向来是水环境治理的难点。今年7月,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联合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河长办印发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河湖长制 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提高水资源协同保障水平、深化河湖水域岸线协同管理、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控等十二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0月12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把7个主要跨界水体纳入联保,其中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湖、汾湖“一河三湖”是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的重点,今年47个主要跨界水体将完成联合河(湖)长制的建立,三地治水从单兵作战转向握指成拳。

 

展望: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美丽中国新典范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新”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一体化示范区不仅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也是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是彰显江南水乡魅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典范。展望未来,期待一体化示范区能够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显示度、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度、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便捷度、优质均衡公共服务的感受度和江南水乡生态的知名度,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共创长三角发展的新奇迹。

 

作者为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