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创好物解锁潮流“新范式” 第十四届苏州文博会启幕

发布:2025-11-15 07:47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第十四届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以“文创让生活更有趣”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1万平方米,汇聚全球5大洲超4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区市的近500家参展企业,推出超百场特色活动,打造了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江南韵味的文创盛会。
全球文博IP汇聚,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
走进文博会的核心展区,“数字文博版权服务平台”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这里集结了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让观众无需远行即可领略全球文博之美。恰逢建院100周年的故宫博物院,带来百年故宫系列文创首秀,将清代东珠朝珠创意转化为“珠光宝气手机斜挎链”,使历史文物焕发新生;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文物里的中国”为主题,首次在苏州展出2026马年“一匹黑马”系列新文创;苏州博物馆则预告了全新文创莲花碗对杯,展现江南文化的精致韵味。
数字技术的融入进一步拓展了文博体验的边界。《奇遇三星堆》《何以文明》《一瓷一沧海》《郑和下西洋》等数字化沉浸式展览,通过VR、AR等技术手段,让观众穿越时空,与文明对话。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观展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更构建了“文博中国•数字国际”的版权服务生态链,推动文博资源从保护研究向创意转化与产业链延伸。展区内,“中国礼物”“国家宝藏”“何以博乐”“看•见殷商”等平台品牌文创产品集中展示,展现了文博创意产业的蓬勃生机。
主题乐园联动,打造年轻人的趣玩天地
为精准触达年轻群体,本届文博会特邀长隆度假区、中华恐龙园、迪士尼、环球影城、乐高、方特、苏州乐园等头部主题乐园集体亮相,形成“年轻人的快乐老家大集合”。长隆度假区打造300㎡沉浸式展位,将“三大度假区+马戏元素”全景呈现,结合小红书打卡互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中华恐龙园携手常州文旅推出“常宝来了 x 探秘侏罗纪”主题展区,通过恐龙主题巡游和IP周边展示,融合科普与娱乐;方特则凭借“熊出没”系列人偶互动与周边产品,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打卡点。这些乐园不仅展示了IP开发的多元可能,更通过场景化体验,让文创从“产品消费”升级为“情感共鸣”。
长隆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特别设计了互动性极强的展区布局,观众扫码关注官方小红书并发送打卡内容,即可抽取限量IP麻袋和神秘好礼。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中华恐龙园的“恐龙妹妹”系列玩偶、“中华恐龙”系列热门产品吸引了众多恐龙迷,定期举行的常宝互动、恐龙主题巡游,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双重魅力体验。
媒体文创破圈,从头版走向生活版
“BAO款”百家媒体文创展首次齐聚苏州,成为文博会的一大亮点。这里汇聚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展出10000余件原创文创与跨界联名产品,全面展现全国媒体文创产业的发展活力。展区分为传统媒体IP实体化、铅字编年史数字化、美食文创体验三大板块,从《人民日报》的“劈波斩浪”徽章到总台转播车积木,从北京台藻井冰箱贴到河南台“唐宫”潮玩,媒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意基因,打造出兼具收藏价值与实用功能的生活好物。
互动体验进一步拉近了媒体文创与公众的距离。在铅字编年史数字化展区,观众可在百年打字机上体验“邸报”印刷,感受时光流转中的媒体变迁;在金庸主题区,观众可与经典角色合影,重温武侠情怀;在“苏超专区”,江苏热梗以趣味互动形式呈现,引发阵阵欢笑。美食文创体验区更是创意十足,“人参美式”等特色饮品、3D咖啡拉花炫技,让观众在品尝中感受媒体文创的别样魅力。这一系列打破次元壁的尝试,让媒体从信息传播者转型为文化创意的参与者,推动文创从“看得见”升级为“玩得转”。
苏州本土文创市集,彰显江南文化多元魅力
在博览中心外围与艺术中心广场,“君到苏州”市集集结苏州全域特色文创,超200家商户涵盖非遗手工、博物馆联名、老字号美食等领域,成为展现苏州文创多元魅力的重要窗口。姑苏区“大明上下集”以桂花为IP,通过猜灯谜、手碟演奏等活动营造国风氛围,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古代江南的夜市;吴江区“吴江游礼”以蓝粉色调打造“礼袋”式视觉空间,如精心包装的礼物般展现吴江文创的精致;昆山市“昆YOUNG!新腔调”聚焦咖啡文化,联动星巴克、布蕾克等国际品牌与本土咖啡厂商,打造社交新场景;工业园区“无限可能市集”汇聚宠物、潮玩、运动等业态,主理人分享创业故事,促进社群连接。
此外,文博会首创“地铁文创集结号”展区,北京、重庆、杭州、苏州等8座城市的地铁文创集体亮相,展现城市文化的多样表达;“太湖1号公路”展区以“浓缩版全景窗口”为设计理念,全方位呈现苏州太湖一号公路的系统布局与特色体验;“好物江南”展区准备了精美的苏州主题印章,观众可领取手账本,在逛展中收集专属的“江南文博记忆”;“‘蟹’逅姑苏”主题美食区集结黄天源、陆稿荐等21家老字号,通过拆蟹表演与时令产品展示,传递苏州饮食文化的精致内涵。
线上,“君到苏州”平台设立文博专区,发放百万元文旅消费券,以“博物苏州、文娱苏州、苏作苏州、时味苏州”四大场景扩大展会影响力。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不仅延伸了文博会的时空边界,更推动了文创消费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工艺创新,苏州漳缎与景德镇陶瓷的当代焕新
本届文博会特别聚焦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其中苏州漳缎和景德镇陶瓷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注目。
苏州漳缎在消失35年后,通过技术攻关重现规模化生产。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织造技艺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形成“丝绸上的浮雕”,被誉为“丝绸上的浮雕”。2011年,“苏州漳缎织造技艺”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十年来,苏州丝绸博物馆和王晨研究员积极开展漳缎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在2024年举办了首个漳缎特展《丝绸上的浮雕——苏州漳缎技艺展》,并联合百度文心大模型开发了“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
由于织造技术复杂,漳缎进行高质量、规模化机械生产和产业化应用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难题。1990年,苏州漳绒丝织厂关闭,漳缎有梭织机半机械化生产在苏州消失。为了在苏州重现漳缎机械生产,攻克高质量生产技术难题,王晨研究员携手年轻技术团队——苏州锦上添漳丝绸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投入300多万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于近期在苏州成功实现有梭织机织造漳缎的重大技术突破,生产出的漳缎面料品质更高、质地优良。基于新技术研发的45款苏州漳缎新品在文博会上集中发布和展销,涵盖面料、成衣和文创三大类,标志着漳缎生产在时隔35年后,以全新面貌在苏州重生。
为加强对漳缎新技术成果的保护利用,苏州丝绸博物馆与王晨研究员、苏州锦上添漳丝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苏州漳缎研发中心”,共同开展保护传承、技艺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打造“苏州漳缎”城市品牌。同时,在苏州市非遗办指导下,姑苏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苏城公证处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的实施意见》,共建苏州漳缎“法治+行政+公证+数字化”现代化保护体系,构建多部门协作保护新机制。
与此同时,景德镇陶瓷以“来自景德镇的礼物”为主题,组织24家陶瓷企业集体参展,展现千年瓷都的创新活力。浮梁县博物堂陶瓷工作室深耕宋代古瓷釉色技艺,匠心还原“雨过天青”的经典釉韵,打造的馆藏级手工茶具,既饱含传统工艺质感,又兼具日常实用价值;景德镇拾英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巧妙融合景瓷青花与苏州园林元素,推出“园韵青花”文创套组,精准戳中年轻茶客喜好;国瓷红叶携“午夜巴黎”“富贵吉祥”两大文创系列惊艳亮相:“午夜巴黎”系列将巴黎浪漫风情与陶瓷细腻质感相融,大胆优雅的色彩搭配、独特创意的造型设计,宛如诉说着香榭丽舍大街的夜晚故事;“富贵吉祥”系列则深挖传统文化精髓,以吉祥图案为核心元素,融入现代审美,既彰显传承敬意又贴合当代消费需求。
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碰撞,让景瓷焕发全新活力。景德镇钟家千年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水墨玄龙”茶具,由非遗传承人采用传统“手工分水”技法绘制细腻龙纹,搭配现代极简器型,古韵与时尚兼具;景德镇恩达陶瓷有限公司的温度感应变色马克杯颇具巧思,杯身绘有景德镇窑口风景,遇热后图案渐渐显现,趣味十足的设计让景瓷更贴近日常生活;景德镇瓷海瓷业有限公司主打“绿色循环”理念,带来拥有“废瓷利用”国家发明专利的环保新品,不仅绿色无毒,能耗更降低30%以上。
展会现场,景瓷凭借过硬品质和独特创意圈粉无数。苏州本地茶友林女士直言:“‘园韵青花’的工艺太精致了,还藏着苏州园林的小细节,既有艺术感又能日常使用,一眼就爱上了。”带着孩子体验瓷茶雅集的张先生为变色马克杯点赞:“倒热水的时候,窑口风景慢慢‘亮’起来,孩子说这是‘会变魔术的景瓷’,传统手艺能做得这么有趣,难怪年轻人都喜欢。”
第十四届苏州文博会以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搭建了文创产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从国际文博IP的引入到本土非遗的焕新,从媒体跨界到市集联动,展会充分展现了文创产业在促进文化传承、激发消费活力、赋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千年姑苏与全球文创的精彩碰撞,不仅解锁了年轻人的“趣玩生活图鉴”,更为苏州建设国际文创名城注入了新动能。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