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苏州开幕

发布:2025-10-29 18:21    来源:长三角时讯
2025年10月24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苏州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以“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凝聚学术思想、探索实践路径,共同擘画中国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表示,苏州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力度,为推动全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苏州力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拾峰认为,江苏作为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近年来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数字赋能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各界携手共同探索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文博事业贡献江苏力量。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题为《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学 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讲话中指出,大会发布的国际博协《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等成果,标志着中国博物馆学在规范化、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面对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变革及构建中国博物馆学的重任,他强调了三个重点:首先,要守理论之正,夯实博物馆学的学科根基。在坚持“以物为核心”的研究范式的同时,保持博物馆学开放包容的学科本性和跨学科的特质,尤其要强化对承载人类文明记忆的实物证据的系统性、关联性研究。其次,要创体系之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以更长远、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博物馆学学科的内涵,积极拓展学术观照的边界,鼓励开展长期追踪研究,支持开展比较研究和行动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协同,致力于博物馆学教育体系的创新改革,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最后,要探路径之实,强化学科建设的实践导向,注重对中国博物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探索进行理论提炼和学术表达。
国际博协主席艾玛·纳迪女士为大会发来视频致辞,传递了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趋势的关注和赞赏。她还对中文版《博物馆学辞典》的成功发布表示了诚挚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视频致辞中强调,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开展的“无障碍博物馆”项目已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期待本次大会进一步促进国际经验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事业走向可持续与包容的未来。
新近出版的《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为规范中国博物馆学的学术话语、深化专业教育提供了基础工具和重要学术资源,将有力带动中国博物馆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国际化建设;《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则是中国博物馆人对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包容、平等、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贡献;《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第三辑为我国博物馆知识宝库增添新的资源。第四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推介集中展现了过去两年我国博物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就;第三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推介活动的启动,延续了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新生力量的主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数智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等,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色博物馆学建构的国际比较”“共生·共享·共建: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自然科技博物馆建设”四个平行论坛同时召开;六场由资深专家与青年新锐联袂呈现的公共讲座依次开展,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与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共同将专业的博物馆知识转化为社会公众易于吸收的文化滋养。
本届大会吸引了超过400人参会,涵盖国家文物局及各地方文物部门、博物馆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20余名,15家央地共建博物馆、60余家国内外博物馆的近百名代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企业会员单位的50余名代表,以及向大会提交300余篇论文的作者代表及青年代表共同汇聚,体现了广泛的行业参与度和各界关注度。
此外,大会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自然科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专委会的建立,为全国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协作平台,推动自然科技博物馆领域的学术研究、资源共享和馆际协作,提升行业的整体影响力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这也是促进文史艺术类博物馆与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沟通融合,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博物馆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