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 打造数字创意、 高技术服务两大创新集群

发布:2022-01-15 20:0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将深入贯彻落实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聚创新资源要素,重点围绕数字文化创意、科技创意、智能化园林及建筑设计、科技研发、中介机构、高端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两大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着力构建科技创意高地,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为苏州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2021年以来,保护区、姑苏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数字经济企业成长,以创新赋能积极助力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截至目前,全区已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5414家。此外,2021年度保护区、姑苏区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首批兑现扶持资金已发放到位,总金额达1083万元。

2021年,保护区、姑苏区全面优化调整产业扶持政策,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4+3”体系,将数字经济专项政策作为“4+3”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包括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载体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13条政策。

对改造提升数字特色产业园有突出贡献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新引入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实际投资额突出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落户补助;在“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最高1000万元产业化成长奖励。

其中,苏州热工研究院获得2021年度“数字经济”核心领域企业营收上规模奖励。该院主要从事核能工程技术、热能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热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笔奖励资金将积极应用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赋能,充分发挥技术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和创造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保护区、姑苏区还制定了《保护区、姑苏区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总体目标、整体架构和重点工作。

 

深化载体平台建设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蓄力加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持续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为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释放创新潜力,保护区、姑苏区做优存量资源,做大增量资源,2021年梳理摸排268处闲置载体,集中推介20处古建老宅,改造提升18个产业园、楼宇,盘活利用29万平方米闲置面积,不断提升发展质效。

2021年,保护区、姑苏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积极探索M0用地“姑苏路径”,成功落户联东U谷,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当前,位于金阊新城朱家湾街和虎池路交叉口的联东U谷·姑苏数字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达14.59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85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7亿元。

该产业园建成后将加快引进高附加值、高科技、零污染、低能耗的成长型科技企业,以龙头带动加速打造功能复合、集约高效、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两大产业创新集群

 

2021年,保护区、姑苏区依托M+芯谷、花里巷等特色产业园,集聚了欧梯恩、喜马拉雅长三角总部等科技文化创新型企业。推动北部新城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和云计算、5G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领域企业招引,对接服务热工院、小棉袄、希格玛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用地需求,培育产业发展梯队,打造都市创新产业高地。

2021年4月,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签约落地保护区、姑苏区,落地以来,喜马拉雅苏州公司聚焦“声音+科技+文化”,多点布局,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先后打造了“有声平江”“有声梅巷”等示范性项目和网红打卡点,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场景化、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产品,提升市民和游客对古城文化的体验感。落户半年多来公司营收业绩已超千万元。

目前,保护区、姑苏区共有78家企业被纳入苏州市数字经济企业库。为更好服务企业,精准进行数字经济企业扶持,保护区、姑苏区建立完善区级数字经济企业库,2021年共有5414家企业进入区级库,形成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层级。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