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北方朋友简介 (展厅文字)
发布:2025-03-29 09:54 来源:长三角时讯
出奔
公元前589年,楚人巫臣奉楚共王命出使齐国。巫臣屈姓,是与楚王同宗的王室公族,其时亦为申县县公,在楚国北境执掌军政要务。然而这样一位宗室身份与政治地位均极为显赫的重臣,刚抵达郑国,即令副手将献给齐国的礼物带返楚国,自己则接上一位女子夏姬仓皇出奔。
出奔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普遍,是指国之公卿离开母国而去往他国的个人行为。这种行为多出于政治因素,像巫臣这样离奇的出奔在文献中较为罕见。
委质
巫臣带着夏姬匆匆奔至晋国国都绛,求见彼时的晋国君主景公姬獳。只见巫臣将献礼陈放于地,行委质之礼。自晋文公霸兴以来,由诸国出奔而来投效者已有多人,景公对流程已是轻车熟路,收下献礼,回溯公室筚路蓝缕,再命巫臣为邢地大夫,“新晋人”岂能不与有荣焉。
委质是春秋战国时期卑幼往见尊长的见面礼仪,其特点是礼物献给受礼者后不再返还,而经进一步引申,可与策名行为一道成为确立君臣关系的礼节。
聘问
随着巫臣委身于晋,他在楚国的同宗被大肆屠戮。为报复楚国,巫臣向景公提出出使吴国,从而东向牵制楚国。在吴王宫室外,巫臣执圭行聘问之礼,吴国由此与中原始通,并学习乘车射御之法。同时巫臣留子屈狐庸在吴国为行人,或是为了教授另一项中原文化:交往之礼。
聘问是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一种交往行为,并有着繁缛的形式流程。这些程序本身也是对其时礼仪制度与等级关系的一种强调。
会盟
巫臣的心血没有白费,吴国很快壮大,其发展的速度甚至超出晋国的想象,公元前506年吴人攻破楚国首都郢,此后向南打击越国,北上直指海岱。终于在公元前482年,相交已逾百年的晋吴两国在黄池相会,这是文献中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的首次相见,也是晋吴的最后一次会盟。
会盟是春秋时期极为频繁的互动行为,其高频率或在于原本作为社会准则的宗法制濒临崩溃,而不得不使用这种看似牢固的契约关系以应对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