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造社:飞屋”项目正式展出 再现老屋的脆弱生命力
发布:2024-11-14 14:07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苏州当代美术馆在苏州工业园区奥体中心商业广场负一楼中庭举办了“绘造社:飞屋”项目的开幕仪式。来自上海、广州、南京、杭州以及苏州本地的各大高校、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建筑与艺术爱好者一百多人出席了开幕活动。
在开幕仪式上,绘造社创始合伙人、建筑师李涵分享了他对“飞屋”项目的独特感受。他表示,“飞屋”是他迄今为止完成的项目中,在精神上最贴近民间建造手法的一个,正是这种“缝缝补补”的脆弱性才产生了美妙的感觉。本次“绘造社:飞屋”项目不仅再现了老屋的脆弱生命力,更引发了观者对城市化进程、空间生产与社会记忆的深刻思考。
《绘造社:飞屋》搭建过程历时三天,超过20人参与,整个装置由1575张卡纸和1000多米胶带拼接而成,使用了近百根尼龙绳穿过卡纸与胶带固定而成的孔洞,将吊起的纸质建筑块面通过尼龙绳的拉扯而成形。在搭建前,提前拼接好的上百片120—180g卡纸,连同尼龙绳以及其他物料一起运至奥体中心商业广场负一楼中庭。
为了确保“飞屋”能够在空中稳定地“悬浮”,现场搭建期间多次实验、调整作品的承重结构,卡纸的黏贴角度以及尼龙绳的方向。“飞屋”在吊杆和绳索的重力作用下缓缓升起,在吊起的过程中,由于纸质材料的特殊性,卡纸和胶条拼接成的“飞屋”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很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需要现场进行修补与调整。所以,搭建现场决定减少的尼龙绳数量,以及“飞屋”中体现出修补痕迹的不和谐胶带,也是绘造社在飞屋缓慢上升中,进行反复调整的结果。
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不仅与传统民间自建房屋的历史相契合,也使得搭建过程成为了一种动态的艺术表达,呈现出老屋原始、脆弱却充满生命力的形态。
“飞屋”是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中的第七个项目。自2024年4月该系列启动以来,“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致力于将美术馆的工作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苏州当代美术馆认为,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更应该是当代人思考的对象。因此,他们依托苏州多样的城市功能载体与情感空间实施丰富的项目活动,在一个暂没有实体场馆的“美术馆”中打造了一座“无边界美术馆”,为大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
“飞屋”作为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探索苏州老屋民居的历史与空间,展现了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的交织。作品中,以悬浮的老屋形象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和历史记忆的反思,借助脆弱的纸质材料与悬浮的状态,生动传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脆弱却顽强的生命力。这种象征性的悬浮状态不仅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与文化割裂的回应,也是对当代人如何在现代城市中找到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