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实小17名教师组成服务队 让孩子们的假期充实而又快乐

发布:2025-08-30 06:41    来源:长三角时讯
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的教师们正俯身指导低年段孩子做手工,引导中年段孩子课外阅读,辅导搞年段的孩子完成暑期实践作业……那叫一个“热闹”!
这个暑假,由17名教师组成的善耕暑托志愿服务队,扎根社区17个工作日,以全天陪伴、多元课程和家校社深度联动,为双职工家庭破解“看护难”,更让数十名少年儿童在暑假空档期,收获了成长与欢乐。
学业设计:从学习辅导到素质教育
志愿服务队立足校本特色,设计“学业巩固+兴趣拓展+社会实践”三维课程体系,实现劳逸结合、知行合一:
学习赋能:语文教师擅长经典诵读,带领孩子临摹《悯农》诗句,从笔墨间感悟劳动精神;数学教师带来“生活课堂”,教孩子们规划暑期花销,编制《最优零花钱使用方案》。
非遗传承:美术教师以审美优势,化身非遗助教,凭借专业审美素养与跨学科整合能力,在桃花坞木刻年画与扇面画制学习项目中,搭建“传统技艺+学科融合”的创新桥梁,让非遗技艺成为儿童可触可感的审美实践。
校社联动:社区空间变身“成长营地”
善耕实小突破校园围墙,整合社区资源打造教育协作网络:
空间共享:结合实践站开辟的专用教室与运动区,为暑托项目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社区食堂成为“礼仪课堂”,教师志愿者带领孩子列队前往就餐,餐前进行卫生习惯教育,餐后自主整理餐具,培养公民素养。
时间利用:志愿服务队延续学校“雷锋中队”传统,带领孩子在课间休闲时,前往垃圾分类站,学习巩固垃圾分类知识;带领孩子在社区广场,对社区居民进行防暑降温提醒。
教育情怀:专业与情怀的双重奔赴
17天的坚守背后,是教育志愿者的担当与教育工作者匠心:
因材施教的分层关怀: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精准设计活动,低年段以手工黏土、绘本共读激发创造力;中年段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探究力;高年段则聚焦社会实践,走访社区的边边角角,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特殊群体的温暖守护:针对新苏州小市民,组织观看昆曲评弹鉴赏,展开关于“吴侬软语”的学习话题。针对暑托接送困难的孩子,教师志愿者们延长看护时间耐心陪伴,将关爱送达孩子和家长心田。
17天的暑托服务,不仅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更诠释了教育工作者超越课堂的担当与温度。教师们用专业与智慧点亮童心,用陪伴与关怀温暖社区,真正实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美好愿景。这段夏日时光虽已结束,但善耕实小教师们播下的种子,必将在孩子们的心中持续生长,一路生花。(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