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飞鲤

发布:2024-03-14 13:23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陈蓓蓓
 
再次去飞鲤,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尽管气候凉爽,阳光却是暖暖的,早晚已有秋冬的意境,风是轻柔的,时时呼吸着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丹桂飘香,那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让人沉醉。
今年很特别,桂花整整迟开了一个月,和多年不见的同学相聚飞鲤,仿佛是冥冥之中,桂花仙子故意地等待,等待一场欢聚,等待一次思念,等待人世间最美的幸福时刻。
季节的转换也悄无声息,不经意间想起一句诗: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更是多彩的季节,要不,你随便站在飞鲤的那个路口,这季节,这时间,这景色,都是如此美好!
飞鲤的秋天,是与众不同的,碧波荡漾的南漪湖,会让你感受另一种色彩。
郎溪八景之一的“平湖拍空”,就出自南漪湖福寿岛,我们一行人漫步在福寿岛,白天风很大,风扑湖岸,卷着白浪,也许下了几天雨,今天站在南漪湖福寿岛,对岸的长桥,清晰可见,湖心却看不到一条船,回首岛岸,林木苍翠,香樟树林在半空中摇曳,站在半岛高坡,你会确切地感受到,前有平湖拍空,后有石佛撑云,左有麻姑晓日,右有清溪漾月,仰眺高淳,俯望宣州,好一幅皖南第一半岛精美画卷,令人沉醉。
如果是风平浪静的傍晚过来,你会领略福寿岛的另一番景象,日落西山,湖面被染的昏黄,大地一片金色,渔民们划着船桨,在湖中荡漾,突然你会发现鱼鹰击水翱翔的生动画面,那一刻,落日,渔船,鱼鹰,湖面,倒影,一动一静之间,构成了一幅绝美画面,让人羡慕,感动,你会沉醉在水天一色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对“飞鲤”这个有诗意的名字感兴趣,那飞鲤古桥是一定要去的。
相传明嘉靖十三年徽州商人童念忠建桥时,一条鲤鱼跃水而上,飞到桥上,因而得名。
我们一行人穿过老街,老街几乎空无一人,显得很寂寥忧伤,大部分人都搬去了新镇,偶尔有几羽飞鸟落在老屋的屋脊驻足,雨后湿漉漉的石板街泛着青涩暗淡的光,给老街蒙上一层幽幽淡淡的伤感音符。飞鲤桥的残破与刚才经过新镇的彩虹路形成了时代的代沟,一切似乎在送别这座曾经人气熙攘的古桥。通过手机取景仔细端详这座曾经的飞鲤桥,一些水泥修补后的痕迹似乎更增添了它的苦痛,不管鲤鱼为何而来,那三孔古老的石拱桥,傲立于此,几百年不倒,已是奇迹。漫步古桥,脚下不平的青石板早已见证它辉煌的过去。
这里曾是徽宁古道沟通南北的必经之道,桥下的苏大溪曾经绿水碧波,鱼翔浅底,运货船只穿梭在桥下,来来回回好不热闹,如今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了,但那三孔古桥仍静静地耸立在苏大溪河上,静守着这鲤鱼跳桥的美好故事。
飞鲤镇因飞鲤桥得名,也因此声名天下,此时我真想对它说:你是这坐镇的过去,你也是这坐镇的未来,你永远是这坐镇的光荣。
如果飞鲤还有什么更让我难忘的,那便是茶园深处的磨盘山遗址,2017年,我第一次来到磨盘山遗址,我们穿过茶园,汽车开在林荫小道上,两边的树枝紧挨着我们车窗,哗哗啦啦直响,穿过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接近南漪湖,就是磨盘山遗址了,十来个学生模样的小年轻正在大大小小的方坑里用小刀挖土,原来是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
考古系赵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初他只是带学生来实地考察,没想到掏出来这么大一个遗址,而且还保存得这么完好,太让他们兴奋了,这在国内都少见,作为考古系老师,此生能发现并挖掘保存这么完好的古遗址,是很幸运的一件事,目前已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该遗址已列入“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的”课题。
遗址长260米,宽181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出土文物如带孔石刀,石铲,石锛,石凿等2344件,将郎川河文明史提前了4000年,推至10万年左右。
这里依山傍水,旱可就近取水,涝可往高处避洪,这里气候温润,冷暖适宜,山峦动植物资源丰富,便于狩猎和采集,濒临的水域中鱼类资源丰富,增加了先民获取食物的来源。
我默默伫立在磨盘山遗址边,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恍惚之间,这里仿佛有一幢幢古建筑,耸立在南漪湖畔,我的先民们打鱼晒网欢声笑语,人丁兴旺,似乎又一下子化为乌有,而且埋藏在地下这么多年,让人无限感叹。
飞鲤,这座有着诸多故事的小镇,山水林田湖草茶皆有,如今正向着“一湖一岛一村两园三河”的生态景观发展,是人们向往的天然氧巴乡镇,愿多彩的飞鲤更加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简历:陈蓓蓓,女,供职于郎溪县农商行,宣城市作协理事,郎溪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