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美食单是否独一无二

发布:2020-05-15 12:5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前文《有食堂|不深夜》中提到的老范,就是本文中的范炜焱,除了一起吃吃吃的时候,他就是一位大学教师、资深设计师和精准扶贫工作者。

前文《有食堂|不深夜》中提到的郑大姐,就是本文中的郑丽虹,除了一起吃吃吃的时候,他就是一位大学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和精准扶贫工作者。

他们是苏州大学“看见大山”设计扶贫团队的“带头大哥”,本刊曾对这个团队做过大篇幅报道。但这一次,我们被他们吸引的,不是他们跋山涉水的脚步,而是他们带来的山野味道——虽然我并不是说自己是个“吃货”。

“一山一水一世界”,从前的人们懂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生成了设计智慧,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与天地共长,与万物共育。简单、经济、适用的生产背后蕴含着自然的心性和对家园、土地的深情厚意。然而,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生产方式的每一次巨变,科技更迭的每一次加速,都不断加深人们对权利资源或物质资源的崇拜,在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与简单朴实的传统社会之间竖起了屏障,传统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以至于依然于此生活的人们变得自卑而又慌张,他们和他们曾经创造的物质精神世界一同被搁闭在了大山深处。

不是任何一种世界关系都可以带来美好生活。任何地方的人们,不管贫穷与富裕,还是落后与先进,都有权利和机会去发现和创造适合自己能力、需求与希望的生活。“看见大山”团队秉持着这样的价值理念,向滋养文化和文脉传承的本源一步步靠近,向大山深处的人们伸出温暖帮扶的双手,与他们一同拨开云雾,照见世界。

在过去的2019年,他们曾马不停蹄先后去了7个地方,实地帮扶,现场宣讲,用实际行动为“扶贫攻坚”贡献自己的热血。

你的碗中物是否独一无二

这个都市丛林,一切都是快闪雷鸣。我们的世界慢慢成为指尖演绎,街坊的问候,朋友的互动,家人的关怀……就连爱情似乎也在弹指间飞速行进。

是不是这一路的飞驰,让我们渐渐错过了很多风景?通透的阳光,潺潺的溪流,斑斓的草丛,轻盈的鸟鸣……就连味蕾似乎也在淡忘母亲的手艺。

知行而停,我们是否可放慢脚步?在生命中寻回自己的平衡,心境开始豁达,生活逐渐从容,笑靥慢慢归来……就连空气都是爱情的滋味。

“看见大山”倡导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人与自然之间寻回那份最美的平衡.这份“野米”就是“看见大山”第二季觅得的惊喜。

东经116°,北纬32°。

大别山北麓平原上,在帮扶的农户虾塘草丛里,悄悄长出了一种细长的米粒,它们与野草竞生存。集日月之灵,合天地精华,在如今化肥农药催化亩产近吨的时代,这份纯天然生长的“野米”俨然是更健康更生态的稀罕美食。

为了保护生态虾塘,每一颗谷穗只能由当地老农在水塘中靠双手收割,在经过筛选、脱粒、去草种、除杂等一系列工序后,这份亩产不足百斤的“野米”,成为日常中最不常见的奢侈品。

它与普通的大米完全不同,细长结实的外形正是它与大自然对抗炼就的力量,这样的本质,即使煮米失误了,配水比例也都不会影响到饭粒成形。口感清雅,糯不粘牙。煮饭或熬粥均是一份最健康的陪伴。

夹一颗煮熟的野米,阳光下的它似透着纤细晶莹的泪光,古人虽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文,可眼前的这颗野米则带着自然造物的神功,经过180多天与天地自然的交吻生长,携着上天的眷顾与我们相遇。日月山川,大地哺育的精华在你我的眼前,何时不敬畏?何时不珍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转角间,我们的碗中其实还可以配有这样一份独一无二与珍贵。

大山风物能酥透整个夏日

每年春节,巫山成为白色的花海,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每逢夏季,漫山遍野的可爱青果果高挂枝头,充满着丰收和喜悦。

大山里的风物在这个夏日持续发力。

云烟缭绕,青山苍翠,美丽的神女峰已在青峰云霞中守望千年。在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善良纯洁的神女心怀天下,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保一方平安。

彼时,巫山两岸荒山,人们长期处于肩挑背磨的艰苦生活。善良的瑶姬请求西王母,播种下希望的种子。在瑶姬的精心照顾下,这颗种子发芽开花,结下硕大的脆李。当瑶姬采摘新鲜的脆李呈现给西王母,西王母品尝后爱不释手,命她今后每年七月初七回天廷敬奉脆李。

虽说是神话,但充分表达出巫山人民对脆李的喜爱。那么,能让尝遍天下美食的西王母神赞的脆李,到底有何美妙?

巫山地理环境独特,属于典型山地地貌,位于神奇的北纬30°附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满足脆李生长所需的光、温、水、肥、气等优良条件。成熟的脆李个头端正、口感甜脆、汁多味香,富含多种氨基酸,抗氧化剂含量高,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功效,被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

这种独特的脆李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是在唐宋时期,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过去,巫山人们靠种植“洋芋、包谷、红苕”三大坨为生,种植脆李只是在房前屋后、零星空地,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经济价值。

直至2007年,巫山两岸的村民迎来了新的转机。巫山县林业局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长江和大宁河两岸的巫峡、曲尺、大溪等乡镇低山地带,在退耕还林地里规模化栽植李子树。

巫山县突出脆李主导产业定位,全县海拔175米—1000米的适宜区域确定为脆李种植区。重点打造沿江沿河示范带和官渡—抱龙—铜鼓、巫峡—两坪、福田—龙溪“一带三片”示范区。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脆李果实硕大、质地清脆、酸甜多汁,平均一颗脆李重达32克,最大的脆李可达60克,成为李子中的“极品”。

2019年7月1日,一颗颗色泽诱人、圆润饱满的脆李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万众聚焦的“金果果”,向全世界讲述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每一口脆李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甜美与爽脆,完美的搭配让人不自觉口中生津。爱果选用的都是大果,硕大的果实让每一颗都满足。

新鲜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酰胺、甘氨酸等,生食之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大有种益。李子还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为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的食疗良品。

《本草纲目》记载,李花和于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泽”,对汗斑、脸生黑斑等有良效。

但是巫山脆李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的保鲜非常困难,且食用期短,很难大范围长时段推广。针对巫山脆李的这两大痛点,"看见大山”公益扶贫团队开启脑洞,成功设计研发出了多款新产品。

在产品研发、版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最近,这几款特别的“巫山脆李酥”亮相了。

山里的珍味在糕点师神奇的转化下演绎出另一番风景。

轻轻咬上一口,沙化的酥皮糅合着黄油的奶香,似把人带到了山脚下碧水环绕的浅滩,细腻的白沙撩撩抚抚,吻过脚踝;再咬上一口,脆李馅那酸甜碰撞带来的舌尖刺激,让味蕾倏忽间绽放,纯洁通透的质感与前道酥皮的奶香深深融合,不肥不腻肆透以满口清亮的愉悦,仿佛看到了巫山那片微波平静的绿水,在层峦叠嶂的山水中交融,散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