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山水入云舍

发布:2025-08-14 07:08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图张莲
身为梵净山而来,却把心栖憩在了云舍。
从梵净山出发,前往铜仁市。汽车行驶途中,申姐调转方向盘说,带你俩去中国土豪第一村看看。千万崇山峻岭掩映中,竟会深藏着中国土豪第一村?我迫切想看到中国土豪第一村样子。
通往土豪村村口的柏油路两边,各有一个停车场。我扫视一圈,若是停满车,可以停三四百辆。在贵州的山谷河地喀斯特地貌,平地是稀缺品,村外能有这么大的停车场,想必这村一定“豪”。
停车场无人看守,自动扫车牌抬杆进入。沿石砖铺成的步道,向村口走去。靠近村口牌匾时,定睛看,“中国土家第一村”赫然在牌坊上。不禁笑自己耳背,笑自己眼拙,笑自己被云水山色吸引的心不在焉。
这是一个峭壁环抱,雾绕青山的古朴宁静,依山傍水的土家族村落,名“云舍”。
土家族,一个历史悠久的年轻民族。族源可溯至元代。1957年,被国家确定为单一民族的土家族,主要生活在黔湘鄂渝交界。坐落在梵净山脚下的云舍,处在土家族生活的核心区域内。
进入云舍,清溪小河边青瓦似鳞,挑角飞栏的明清建筑掩映在花木中,筒子屋,小三合院,干栏式建筑,浓浓的土家味,挟着凉爽惬意的风,扑面而来。几只白鹅悠然地划过水面,在浅水滩挺直身子,用力扇动着两只翅膀。碧溪水潺边,有一块狭长的稻田,稻穗饱满。
两个小男孩,一个骑着橘白,一个骑着蓝黑的自行车,风一样掠过我身边。迎面走来肩托幼童的父子俩。男孩小手扶着爸爸的头,爸爸一手紧握骑肩的小腿,一手拉住幼童的胳膊。男孩好奇地盯着镜头,男子目光平和,嘴角微笑。我给他看相机里父子俩的照片,问年轻的父亲是否为本村土家族人,他说是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在附近的变电所工作,今天正好休息。
一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过去。原来是来自深圳的沉浸式研学亲子团,正在体验云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术的魅力。感受从原料山竹到成品纸要经过的切竹、淹竹、捣刷、制浆、捞纸、晒干、打包等多道工序的整体过程。亲子团里有几个孩子,用采集来的花瓣和树叶做点缀,镶嵌纸中。孩子们在亲近自然,接受土家传统文化熏陶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村内地势平坦,石巷阡陌。我在砖砌高墙中东寻西望,漫无目的地行走。忽来一阵风,风卷起一片云,云中散落一阵轻雨落在青石板路上。雨太浅,路面尚未被沾湿,又见风裹着云,飘入千仞碧峰里。
抬望眼,层峦叠翠,云白树黛。
四周弥漫着一种浅浅的、氤氲的气息,风也含情,水也含笑。我被她温和地包裹着。偶遇三五村民,眉目和蔼,莞尔一笑,踱步擦肩。几个嬉闹的孩童,前一刻簇拥到相机镜头前吐吐舌头,后一秒躲到巷角墙后探头张望,我佯装举起相机,他们立刻又藏身屋后。
徜徉在青石板的村巷中,不觉之中,迷失了方向。误入一户人家。一位土家阿婆,正坐在阶檐下吃饭,见到我,匆匆把碗筷放在小凳上,进入屋中。想来她大概不愿见到陌生人,更不愿被陌生人拍照吧。正打算离开时,阿婆从屋里搬出一个挂满了彩色锦带的长凳。又进屋捧出一个织机。只见阿婆坐在织机边,手握梭刀,熟练地操作织机,并示意我用相机拍照。一丝暖意拂过心田。事后我才知,阿婆展示我的是一种古老织造手艺,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这种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早先通称“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土家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婴幼儿时要盖织锦。女孩从小学习织锦,出嫁前为自己织嫁妆。西兰卡普以绚丽多姿而著称,以设色自由浪漫而见长,被称为土家族无字的史诗。我为自己寡闻汗颜。
告别阿婆,我继续在幽深巷道里游走,惊闻涧流激荡声。一汪碧潭前,潭水清澈明朗,青山黛树映于水中。潭边矗立一块石碑,“神龙潭”,又名“云舍泉”。”秘境云上仙舍,神奇贵州名泉,早有耳闻,却在不刻意追寻中初次相见。传说神龙潭有四奇:一奇深不可测,二奇预报天气,三奇泉水倒流,四奇祭潭祈雨。潭水是地层深处涌出的深层承压弱碱性水,水质清澈,矿化度低,水温恒定在16℃左右,是云舍村土家人生活饮用和农田灌溉的水源。由神龙潭顺水而流的龙潭河,长仅800米,堪称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之一。龙潭河穿寨而过,汇入村外太平河。
几块青色石板铺落溪流中,连接溪流两岸人家。清澈的水中,浸泡着十多个西瓜。一位阿婆认真地刷洗一个大缸,阿公从水中捞出几个西瓜,分别放入两个竹篮里,肩挑扁担,跨过石板,向村口走去。
背依“梵天净土”的佛教名山,坐拥“龙潭神泉”清水细流,一方净土的云舍,滋养了恬淡闲适的土家人,这返璞归真的人间仙境,是土家村,亦是土豪村。
云舍的“土”,是泥土稻田里的民风淳朴,云舍的“豪”,不是俗世欲望里的金钱财富。它“土”在采菊东篱的青山绿水,它“豪”在群山叠翠的雾绕青山,“土”在织锦绣里的笑靥如花,“豪”在神潭泉涌的碧水清潺。“土”是土家族的根,“豪”是山水滋养出的古朴宁静。
暮色向晚。离开时,回望“土家第一村”,云舍宁静如画,时光在这里折叠。神潭的水依旧涌流,穿村而过龙潭河,携数百年土家人的故事,从历史深处流出,流向未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