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 还有胜利,还有成长
2022年2月13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苏城一向的宁静。大家在核酸检测中度过一个特别的情人节,有的不得不分隔两地,也有的放下婚纱西服,换上志愿者防护服,在一线战“疫”。从2019年底新冠病毒席卷全球,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这次是苏州人民离疫情最近的一次。
全国人民在欢庆元宵时,苏州人民连夜搭起帐篷,披上战服,与新冠来一场搏斗。他们是战士,更是勇士。
2月15日下午,弟弟告诉我,晚上他要去做志愿者。我问他:“不在家过元宵节了吗?”他捶了捶自己的胸口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话。”那一刻,他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热血男儿,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也为他所鼓舞。
鼓舞就意味着,第二天,我也去参加了志愿者。
从下午四点开始准备检测核酸的医疗用品,学习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保护自己。我们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接,一位大爷带我们去找点位。在路上,我们和这位大爷聊天,询问他是否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大爷说他已经退休了,这几天来帮帮忙。
一路上大爷给我们介绍社区的情况:“这个社区是90年代的,现在周边又铺了新路,好走多了,要不然要走好一段时间呢。”说着说着又指向边上:“这边老早要拆了,有几个钉子户一直不搬走,直到现在才拆掉。”“这边呢是新建的学校。”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大爷对自己家园的熟悉与热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生活了几十年,享受着家园的安宁与幸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换取大家的幸福生活。
晚上七点,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陆陆续续的有居民来排队,却迟迟等不来医生。那天晚上天气寒冷,风很大,连搭好的帐篷都被吹翻过两次。很快志愿者团队给我们送来一打暖宝宝,让我们注意保暖。两位社区的老阿姨也是志愿者,总来关心我冷不冷。
一位阿姨又跑回家拿了帽子围巾棉毛裤,一边给我戴帽子一边说:“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穿秋裤,我女儿也总是这样,这样要生病的呀。”
阿姨的话温柔却有力量,一股暖流缓缓滑过我的心头。终于,我们等来了医生,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
我们负责维持秩序,查看苏康码,测体温,让居民保持安全距离。有的居民因等待时间长开始躁动起来,因代排队插队等问题拌嘴吵架,我们的工作也变得难做起来,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人谩骂。这个时候,那两位老阿姨又冲过来挡在我们身前,义正辞严地反驳谩骂者。解决完问题又回头来安慰我们:“没关系的,我们每天就和这些人打交道,什么人都会有的。”
我看着阿姨,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那双眼睛却是十分清澈透亮。她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解决各种琐事,眼神中始终有光。这是不忘初心的光芒,是无私大爱的光芒。阿姨得知我们没有吃晚饭,立马去拿饭,让我们去边上的保安室吃,说那里暖和。
我们去到保安室,里面有一位保安还有一位奶奶带着孙女,立马给我们让座,连声说着:“你们辛苦了,快坐。”在许多被人误解、被人吼叫的至暗时刻,只要回想起这些被人温柔善待的瞬间,我都愿意继续为我们的家园战斗。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边不停关注志愿者信息和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一边也在社区中排长队做检测。我们更加理解身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艰辛,也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做志愿者。
随即,我们的小队伍也长大了起来。几个人组成突击队去隔离小区天辰家园,为他们转运物资。小区里面和外面的人遥遥相望,依靠我们来运送生活物品,时不时地还在中间为他们喊话。外面的人为小区内的孩子送来打印机、打印纸、试卷等等,孩子们在疫情之下也不会落下学习进度。
社会的各界人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坚定地与这场战役斗争,守护着我们的姑苏城。在我们的勇敢和热血面前,二月的苏州并不寒冷,疫情也变得不再可怕。
风雨兼程路,共抗疫情时。做志愿者时,听到他人的一声“谢谢”,我们感到骄傲;我们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可以保护他人,让他人过上安全有保障的生活,我们也感到骄傲。
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或许,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平凡的,但我们的心中肯定有着某种火焰,能把我们和其他人区别开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离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希望如约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灾难过后平安无损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