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善耕实小举办面向青海果洛州名师培养活动

发布:2025-09-29 15:01    来源:长三角时讯
2025年9月18日,“国培计划”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活动在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思考和探索”为主题,由江苏省科普领航员、苏州市姑苏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会秘书长、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科技总辅导员钱晨担任主讲,面向果洛州名师团数十位教师,通过理论解析与实战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民族地区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提供教育范式。
技术赋能:从“工具使用”到“思维重塑”
交流研讨首先以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为切入点,揭示教育变革的紧迫性与必然性。2025年,随着国产大模型技术趋于成熟,人工智能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具备逻辑推演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认知伙伴”。钱晨在报告中指出:“当技术能够瞬时调用全球知识库时,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传递转向能力锻造——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与人机协作能力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要素。”
分层实践:AI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针对青海地区教师面临的资源不足与认知差异,钱晨提出了“AI问题解决能力分层框架”,并通过三类典型案例展开说明:一是基础应用层:在理想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AI图像工具将学生梦想中的职业定位,转化为动态视觉影像,以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发展内驱动能;二是融合创新层:班级管理场景中,学生使用文本生成工具创作班歌,通过音频合成技术编曲,并借助编程工具生成智能管理表格;三是前沿探索层:以“光盘行动”智能识别系统为例,详解如何通过图像采集、目标检测模型(如迁移学习、知识蒸馏技术),构建具有98%识别准确率的行为养成系统。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更体现了“从解决方案设计到落地验证”的完整创新链条。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与区域协作新生态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展示了跨学科课程“新能源车探秘”与学生自主研发的AI文创IP设计项目,强调:“人工智能教育不是孤立的技术学习,而必须与物理、艺术、工程等领域深度融合。”目前,学校正在培育“融媒体”“无人机应用”“创客智造”等跨学科课程群,旨在通过项目化学习打通学科壁垒。针对西部地区教育特点,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东西部协作对话”环节。果洛州教师代表表示:“苏州地区的前沿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迁移的路径参考,展示了教育改革的探索方向。”
教育创新:一场面向未来的教育启蒙
面对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钱晨呼吁教师“保持技术主权意识”:“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真正价值在于让每个孩子——无论来自江南水乡还是青藏高原,都能找到创造性表达的方式。”果洛州名师团领队老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活动超越了技术操作的层面,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底层逻辑与实施路径。我们将借鉴善耕实验小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师培养模式,推动建设自己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活动作为东西部教育协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不仅为果洛州教师提供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更为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树立了新范式。通过对教育资源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育等多方面的交流探讨,两地教育工作者携手探索了以技术赋能教育、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可行路径,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基层智慧与区域方案。(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