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兴 溯史觅新境 笼中开新花
苏派鸟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中国四大鸟笼(南笼、北笼、广笼、川笼)制作技艺流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江南地区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文人雅士众多,手工业相对发达,所以亦不乏能工巧匠,因此,该地区鸟笼的制作具有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和地域特点。
苏派鸟笼发源于苏州,经过近千年的流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凝聚了一辈又一辈吴地匠人的创造力和精湛技艺,更承载着悠久的文化血脉。正因为这样,才让世人感受到鸟笼文化的恒久魅力和生命力,是其传承发扬至今的最好说明。
作为苏工苏作文化的一分子,2016年苏派鸟笼制作技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文化厅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0年颜虎金工艺师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鸟笼制作技艺(苏派鸟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徐林兴,1964年10月出生于苏州高新区东渚街道,初中文化。1980年入木作行业学小木作,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古典家俱制作技艺中。2010年,任苏州聚檀宫红木雕刻有限公司技术厂长。2003年初,他认识了南笼泰斗颜虎金,被其高超的鸟笼制作技艺所折服,遂于当年年底拜颜虎金为师,从此痴迷上了苏帮鸟笼的制作技艺。
为传承苏派鸟笼传统制作技艺,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师父的指导,徐林兴目前已较完美地传承了颜虎金特有的冰梅顶鸟笼制作技艺及苏派鸟笼煎竹的特殊技艺,并加以改良配方,以更好地适合于竹木结合。
此外,在苏州大学袁牧教授和颜虎金先生的指导下,徐林兴根据清代画家王文炜所绘《祝寿图轴》中的鸟笼资料,成功复制了一款仿清宫廷御用的六角绣眼鸟笼。他还复制出了明代束腰天地笼,在2021年“苏艺杯”展出并获铜奖。这两款笼结构鲜明,工艺复杂,徐林兴借此把苏作红木雕刻和传统苏派鸟笼制作技艺加以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仿制宫廷鸟笼的技艺,为苏派鸟笼制作技艺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苏派鸟笼研究会的副会长,徐林兴一直把苏派鸟笼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通过传帮带,积极收徒传艺。
此外,徐林兴也主动收集和整理有关苏派鸟笼的历史资料,维护苏派鸟笼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多次协办苏派鸟笼展览。
在虎年春节期间,徐林兴参与研究由颜虎金制作的一款鸟笼电子收藏品——喜笼(小叶紫檀木兰辞款绣眼笼),于大年初五由远传文博上链发售,当天即销售一空。
春节过后,徐林兴邀请师父颜虎金和苏州大学袁牧教授一起来到位于东诸的苏派鸟笼工作室,共同商讨苏派鸟笼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在传统工艺中的应用。不久后,一款由袁牧教授设计、颜虎金指导、徐林兴制作的创新苏式鸟笼就将面世,徐林兴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亦将开出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