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鸡 冬瓜盅

发布:2024-08-14 13:43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叶正亭 
盛夏,人们食欲弱化,如果还是“浓油赤酱、大鱼大肉”,肯定不行了。苏州的“林黛玉”们有点“疰夏”,就是不思粥饭,吃不进油腻,即使夏日的“荷叶粉蒸肉”,带着荷叶清香的一块肉,也说吃不进。难!却难不倒苏州大厨们。从前,苏州菜馆里会推出两道夏令佳肴:西瓜鸡、冬瓜盅。前些天,我与香山国际酒店的鲁大厨通电话闲聊,聊到了这两道菜,鲁大厨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一直在做,每年夏天就推出了。”还拍了照片给我看。我有点兴奋,这些经典的苏州菜肴到了我们这一代,没有遗忘,没有失传,唯此,江南文化才能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西瓜鸡。做这道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选童子鸡,切成小块,清蒸即可。这是苏州人夏季的大补菜肴。在家庭,直接装碗,上笼清蒸就是。这道菜,难是难在西瓜的处理上。选一个红瓤的西瓜,顶盖处切开,成为一个盖。将西瓜内部的瓜瓤基本挖空,只留薄薄一层,保留红色的肌理。一是好看,二是可以让西瓜汁徐徐渗入鸡汤里。这让我想起陆文夫先生在《美食家》里描述的“虾仁装在番茄里”的精彩文字。
“孔碧霞的女儿手捧托盘向吃客们‘飘’来,托盘里当然不是窝窝头,而是十只通红的番茄。朱自冶变戏法似的高叫一声:‘开!’立刻揭去西红柿的上盖,清炒虾仁都装在番茄里。朱自冶介绍:把虾仁装在番茄里,不仅好看,而且有奇味,请大家自评。虾仁装进番茄里,于鲜美之中略带番茄的清香和酸味。大家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吃’。”
什么是“说不出的好味道”呢?就是番茄的味道钻进了虾仁里。同样道理,做西瓜鸡要保留一层西瓜的瓤,从理论上讲,可以让清蒸童子鸡肉和鸡汤里,有淡淡的西瓜清香。事实上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需要用心品。就像我们喝碧螺春茶,真正用心品茶的,可以品出茶汤中“淡淡的果香味”。
做西瓜鸡真正的难,难在瓜皮的雕刻,这种雕,在红木小件工匠口中叫做“浅浮雕”。在瓜皮上雕花,比不得在木头上雕刻,实在是有点难,重不得、轻不得,深不得、浅不得,一不小心西瓜皮上捣出一个洞,那就全功尽弃。至于在西瓜皮上雕什么,那无非就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一朵莲花、一丛兰叶,配上一些纹饰,再刻几个中国文字,“荷塘月色”“江南水乡”等等。经常说苏州菜精细、有文化。什么是精细?什么叫文化?我想一只西瓜鸡的完美呈现便是答案。
有个细节得说明一下。西瓜只是用来装菜的器皿。是将童子鸡清蒸好后放入西瓜瓤里,千万不可以将生的童子鸡块放在西瓜囊中,直接上笼蒸,那会一团糟,西瓜瓤的清香与色泽完全被破坏了。
冬瓜盅。和西瓜鸡的制作方式有所不同。取半个小冬瓜,需选肉质较厚的,挖去瓤和籽,上笼蒸熟。冬瓜皮比较厚实,不会将瓜皮蒸烂,也还能保持冬瓜皮的色泽和清香。将“内容”单独做,宜选用清蒸法。
内容是啥?从前的烹饪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冬瓜盅选用的食材,可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上八珍是猩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胶。这些都是从前的老书上这么写的,现在读来,有的根本不识货,不知道是啥。或者今天根本不可以去碰的。“中八珍”是海参、干贝、豹胎、竹荪、鱼肚、鲍鱼、猴头蘑、银耳。和上八珍一样,有的根本就不识货,也有的就是不可以。“下八珍”为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干贝、蛎黄、乌鱼蛋。也有个别的应该说一声“不可以”。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把这些内容公布于众呢?是要告诉大家,从前的有钱人就是这样吃的。新时代要有新做派,“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不能去触碰,不必去寻觅。当然你想觅也觅不到,你即使觅到了也是不可以!
现在要讲究因陋就简,讲究不时不食,讲究健康环保。我在香山国际品尝到的冬瓜盅,内容是一只老鸭,我们平时讲的“老鸭煲”。鸭块与米仁、干贝同煮。有个细节是冬瓜中最出彩的,那就是冬瓜球。有一种金属的挖球勺,类似于挖冰淇淋球的那种器具,比它要小些。就用这小勺挖出一个的冬瓜球。这个动作可以由服务员来做,也可以让客人自己动手。很有趣!如果你亲自挖冬瓜球,把挖出的几个冬瓜球装碗、加点汤和一块老鸭,送给你的朋友或者你的长辈,那是多么开心和有趣的一件事,多么的令人难忘。
美食要讲究一点情趣。
2024年7月20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