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市实小 园林研学感悟自然人文
发布:2025-04-15 19:32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走出课堂、贴近生活”的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苏州园博园的独特韵味,使知识在实践中焕发新生机。活动吸引了千余名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踏上了一段探寻园林之美、体悟生活真谛的精彩旅程。
漫步园博园,领略江南园林风华
苏州园博园,作为江南园林的瑰宝,汇聚了江南园林的精髓。踏入园博园,犹如穿越时空,步入一幅幅精美的江南水墨画卷。错落有致的假山、碧波荡漾的水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每一处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沿着曲折的小径徐行,用双眼捕捉园林的每一处细节,用心灵感受园林的独特韵味。
实地观察中,学生们对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框景”“虚实相生”等美学手法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他们惊叹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通过借景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花草巧妙地融入园林,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还领悟了中国传统园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园林的整体布局上,更渗透在园林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探寻园林历史,体悟文化传承
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园林文化是其城市文化的核心。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园林的美景,还深入了解了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题诗作画的场景。他们了解了文人造园的初衷和理念,感受到了诗词题刻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让学生们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研学过程中,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保护和传承园林文化的讨论。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州园林,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观察自然生态,领悟生态智慧
园博园内丰富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湿地系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自然生态的天然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仔细观察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惊叹于古树名木的沧桑岁月,欣赏着特色花卉的绚烂多姿。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昆虫栖息地的奥秘,观察了生态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过程中,学生们还结合“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现象,深入探讨了生态修复的原理。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系统。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领悟到了生态智慧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为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审美感知,激发艺术创造力
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空间节奏等美学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力。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仔细观察了春天的园林景观,体会到了“移步换景”的动态美。香樟树下,半截斑驳的老石柱静静伫立,紫藤花从花架上垂落,花瓣慵懒地蜷曲着。新生的小草从泥土中钻出,嫩绿的叶片轻轻拂过石栏上的雕花……园博园内,一步一景皆如画,同学们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长孙霞芳表示:举办主题为“走出课堂、贴近生活”的研学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园林之美转化为个性化表达,学校老师们让学生们制作了小手工。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园林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用诗词表达了对园林的热爱和赞美,用拼贴树叶的巧思编织大自然的每一缕童真幻想。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园林文化,更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情感。(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