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位母亲 让母爱成为智慧之爱

发布:2023-05-29 10:26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宋扬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词汇。一提到她,都会让人泪流满面。
她不仅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更是丰盈我们灵魂的人。母爱是一种唠叨,也是一种智慧,不经意间沁入我们的血脉。
 
有人说:“因为上帝无法照顾每个人,所以创造了母亲。”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最好的风水,是孩子最温情的避风港,亦是其情感世界的引路人,她的地位无人能替代。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可以说,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他的全世界。
母爱无处不在,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如同一场春雨,细腻轻柔,润物无声。然而,虽然我们说母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是天性,但并不是每位女性天生就能成为一位好母亲,母爱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后天的智慧与研习,如何正确地爱孩子是一场持续一生的修行。
《母爱的学问:名家忆母亲》是由“新教育”倡导者与实践者朱永新教授主编的一部特殊的教育文集,精选了文学界、艺术界、科学界等领域诸多名家回忆母亲的经典散文,文章或质朴素雅,或诚挚温暖,凝聚了名家们对母亲的深情回忆。在书中我们能感悟到名家笔下如涓涓细流般温柔又细腻的母爱,了解到母亲们是如何“有智慧”地影响子女的。
翻开书,你会发现朱永新教授在每篇散文后都书写了自己的“教育感悟”,突出了母爱的教育意义,从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角度带领读者领会教育的本质及母爱的智慧和意义。之所以说本书“特殊”,是因为朱永新教授是“用一双教育的眼睛来选编的”,他希望“这本书,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而是兼具文学性与教育性的读本”。因此,本书既是一本散文欣赏的佳作,也是教育家与各界大家就母爱智慧问题的一场精彩的教育“对话”。
书中的母亲们身份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或出身名门,或出身农家,或博古通今,或是一字不识,而且每位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坚强、正直、善良、乐观是她们的特质,并以此为养料默默地滋养着子女。在漫漫人生路中,母亲充满智慧的爱成为他们身后那束温暖的光,成为身上最坚硬的铠甲。
胡适笔下的母亲,是一位懂得尊重孩子且很有原则的母亲,既是其恩师又是慈母,深深影响着胡适的性格;老舍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诚实、坚强善良、乐于助人的母亲,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他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他的;袁隆平的母亲是一位眼界宽广且学识渊博的母亲,有人说,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他认为,这粒种子,是母亲在他幼年时种下的;刘心武的母亲有些“另类”,物质上,她自己不着意打扮,也不在意孩子的穿着,几乎不给孩子买零食,但十分注重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投资,是一位知性理智、朴实无华的母亲。尤今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坚持梦想的乐观母亲,她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榜样……
书中每篇文章都以爱动人、以情感人,名家们通过细腻温暖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母亲无尽的爱与思念依恋之情,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每读一篇,都仿佛能回忆起为人子女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启蒙与影响,关爱与威严,让我们领略到名家母亲教育子女使得智慧与学问,从而真切地体悟到母爱的温暖、质朴与无私。
原生家庭决定孩子的人生底色,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氛围轻松、乐观、幸福,那么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也表现得平和温暖,如果童年生活中充斥着恐惧、冷漠、焦虑,那么孩子终其一生可能都在治愈不幸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是孩子的母育学校,母亲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母亲的教育修为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母亲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孩子,母亲的坚强与柔弱都被孩子都看在眼里,她们所展现的价值观、情绪管理能力、待人接物的方式也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风格与态度。
因此,做一位懂得“用智慧”去爱的母亲,除了保证孩子的温暖和安全,还更应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母亲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用爱推开孩子的心灵之门,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在高质量的陪伴中搭建其人生发展的阶梯。可以说,书中的名家们之所以成为名家,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其母亲正向思想与行为的熏陶,进而成就了他们的辉煌人生。充满智慧的母爱会如灯塔般引导子女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给予他们面对挫折生活的勇气,即使母亲不能时时出现在身边,母爱的影响力也足以使子女拥有日后勇敢面对生活的“超能力”。
《母爱的学问:名家忆母亲》作为教育家与各界大家就母爱智慧问题的一场精彩的教育“对话”,引导着大家一起探究名家原生家庭中不同形式的智慧之爱,体验一次提升母亲生命品质的智慧之旅。我们希望母爱之光能真正照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陪伴中健康成长,勇敢乐观地面对整个世界。
 
 
 
胡适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仁慈、温和,但很有原则的母亲的故事。文章中有许多教育的细节:每天天刚亮时,胡适的母亲就把他叫醒,开始每天的晨课,告诉他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他承认错误,用功读书;母亲她从来不在別人面前打骂批评孩子,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但在原则问题上也毫不含糊,惩罚严厉;母亲仁慈温和,从来不伤人感情,但是也有刚气的一面。胡适自己认为,他的性格是深受母亲的影响的。
——朱永新感悟
吴冠中
母亲那双审美的慧眼                                 
我对母亲的最早记忆是吃她的奶,我是长子,她特别偏爱,亲自喂奶喂到四岁多。以后她连续生孩子,自己没有了奶,只能找奶妈,我是她惟一自己喂奶的儿子,所以特别宠爱。宠爱而至偏爱,在弟妹群中我地位突出,但她毫不在乎弟妹们的不满或邻里的批评。她固执,一向自以为是,从不掩饰她自己的好恶,而且标榜自己的好恶。
母亲性子急,事事要求称心如意,因此经常挑剔父亲,发脾气。父亲特别节省,买布料什物总是刚刚够数,决不富余,母亲便骂他穷鬼,穷鬼。父亲说幸好她不识字,如识了字便了不得。但他们从来没动手打架,相安度日。我幼小的时候,父亲到无锡玉祁乡镇小学教书,只寒暑假回来,母亲独自操持家务,那时她三十来岁吧,现在想起来,她的青春是在寂寞中流逝了的,但没有一点绯闻。绯闻,在农村也时有所闻,母亲以她大家闺秀的出身对绯闻极鄙视。父亲刻苦老实,更谈不上拈花惹草,父母是一对诚信的苦夫妻,但没有显示爱情,他们志同道合为一群儿女做牛马。
母亲选的衣料总很好看,她善于搭配颜色。姑嫂妯娌们做新衣听她的主意,表姐们出嫁前住到我们家由母亲教绣花。她利用各色零碎毛线给我织过一件杂色的毛衣,织了拆,拆了织,经过无数次编织,终于织成了别致美观的毛衣,我的第一件毛衣就是她用尽心思的一种艺术制作。她确有审美天赋,她是文盲,却非美盲。父亲只求实效,不讲究好看不好看,他没有母亲那双审美的慧眼。
这篇文章原名《母亲》是吴冠中先生回忆母亲的重要文章。我选用了文章中“母亲那双审美的慧眼” 作为本篇的标题,也是想说明吴冠中的艺术人生,或许就是在母亲那双审美的慧眼注视下成长起来的。在他看来,母亲的确有着非凡的审美天赋,“她是文盲,却非美盲”,一些废布,几团毛线,都可以成为母亲 “用尽心思的一种艺术制作”。
——朱永新感悟
 
《母爱的学问 : 名家忆母亲》
朱永新   主编
2022年05 月 
内容简介:本书编者从教育的角度对选编的老舍、季羡林、史铁生、铁凝、袁隆平等名家回忆母亲的散文辑结成书,并对每篇文章从教育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找出爱的教育的规律。
本书主题鲜明,以爱动人、以情感人,通过细腻温暖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母亲无尽的爱与思念之情,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每读一篇,都仿佛能回忆起为人子女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启蒙与影响,关爱与威严,从而让读者们真切地体悟到母爱的温暖、质朴与无私。
全书突出了母爱的教育意义,引导父母和读者领会教育的本质以及母爱教育的意义。本书既是一本散文佳作,也是教育家与各界大家就母亲教育问题进行的一场暖心“对话”。
 
《父爱的力量:名家忆父亲》
朱永新   主编
2022年07月 
内容简介:本书编者从教育的角度对选编的梁漱溟、吴冠中、陈忠实、丰子恺等名家回忆父亲的散文辑结成书,并对每篇文章从教育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找出爱的教育的规律。
本书主题鲜明,以爱动人、以情感人,通过细腻温暖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唤起人们对父亲无尽的爱与思念之情,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每读一篇,都仿佛能回忆起为人子女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道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启蒙与影响,关爱与威严,从而让读者们真切地体悟到母爱的力量、质朴与无私。
全书突出了父爱的深远,引导父母和读者领会教育的本质以及父爱教育的意义。本书既是一本散文佳作,也是教育家与各界大家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的一场暖心“对话”。
作者简介:朱永新,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顾问。曾先后任苏州市副市长、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等。
从牙牙学语喊出的“ma ma”,到推开家门后的第一声“妈”,母亲永远是我们最坚强温柔的港湾。
2023年5月14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跟随团结出版社编辑宋扬刊发于《现代快报》上的一篇书评文章《让母爱成为智慧之爱》,一起品读名家的母爱学问,做一名有智慧的母亲。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