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吴是个好地方

发布:2023-04-29 09:37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李瞻
 
下吴村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境内,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这样的弹丸之地,名不见经传,却早在一九九五年,就登上了国家名片——《人民日报》,只不过是当作了反面教材。与溧阳市的濮家村,同在伍员山两侧,濮家村发展得如火如荼,下吴村则举步维艰;这便是那篇有名的通讯稿《山这边,山那边》,引发了当时宣城乃至整个安徽省的研讨与反思。
很长一段时间,下吴村成了郎溪人民心头的一块伤疤,不忍提起。外地人受通讯稿的影响,冠以下吴村脏、乱、差、贫穷、落后、闭塞等标签,几乎一杆子撸到底了。下吴是个差地方吗?不,当然不,下吴肯定是个好地方,不好的只是当时人们的观念与格局。
我之所以斩钉截铁地认为,不仅仅因为我是郎溪人,有护短的嫌疑;也因为我始终相信一个哲理,“穷生变,变生通”,这也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写照。
今年春天,我有幸参加了下吴村的文学采风活动,实地亲临,更夯实了我之前的认为,下吴是个好地方。
走进下吴所辖的罗市中心村,宛若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中,白墙黛瓦,木栅花窗,水榭竹影,古树香溪,近处整洁的街道、淳朴的村民,远处云雾袅绕的伍员山、湛蓝色的天空,可谓层层添色,步步生景。
罗市中心村有着二大特色,一是茶文化,丘陵地带盛产茶叶,茶产业成了下吴村的支柱性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茶乡。村头耸立着一组“L”型的雕塑,上方是一把巨大的紫砂提梁壶,壶身倾斜着,壶嘴对着下方一只巨大的紫砂茶盏。茶水似乎就要从壶嘴中奔流而出;又似乎茶盏已满,茶水自壶嘴中戛然而止;又似乎茶水已气化,香气弥漫,穿梭于纵横的村路之间。这组雕塑刻上了四个烫金大字“茶乡罗市”,突出了主题,也深化了内涵,还提升了乡村的品味。茶乡与罗市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仿佛“此茶只应罗市有,人间难得几回品”。 
 第二个特色是伍子胥文化,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的关键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极具传奇性,距今有二千五百年历史了。子胥是他的字,名员,伍员也即伍子胥,以伍员为名的山,全国只有郎溪县的这座“伍员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罗市就在伍员山脚下,山依着村,村靠着山。伍子胥在下吴留下了众多民间故事,像《神马倒攀巧脱险》、《一掷千金报恩德》、《山神护牙振军威》等等,罗市街道上以巨幅壁画的形式予以展出,前后衔接,气场宏大,把伍子胥那段精彩的军旅生涯,完美的凸显眼前,给人以震撼之感。罗市的街道上还设有关于伍子胥故事的实物,给人一种亦真亦幻之感,像伍子胥与渔夫对坐的雕塑,伍子胥目光坚定,右手捻须,显得从容自信,渔夫戴着斗笠,显得沉着神秘,这组雕塑的名称叫“伍员结缘伍牙山”。伍牙山是郎溪人对伍员山的昵称,伍子胥伐楚还吴期间,曾三经此地。伍员这么大的人物,来一次就有缘份了,来三次更是缘上加缘。街道上的上马石、报金石都算再现的遗迹了,上马石是一整块大青石,被环形的白色鹅卵石簇拥着,众星捧月般,异常醒目,走近看,青石上方有模糊的脚印,想来是伍子胥留下的,踩石、上马、风驰电掣,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我没反应过来的思绪,仍在游荡。报金石是一块赭色的岩石,不规则状,正面平坦,刻着朱红色字“报金石”,一旁立着一块大青石,刻着朱红色十二字“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地上也以白色鹅卵石环绕,凸显两块石头的风姿。报金石讲的是伍子胥逃亡到罗市附近,饥饿难耐,向一浣纱女行乞,女慨然相赠后,想起男女授受不亲,遂抱石投水,伍子胥见状咬破手指,在青石上血书十二字;十年之后,伍子胥位高权重,返回罗市,在浣纱女投水处掷千粒金瓜子以报恩德。那块赭色的石头,很让人联想是不是当年浣纱女投河时所抱之石?细看石上有纱布状的纹理,颇有点对号入座的意思。将罗市的伍子胥文化推向高潮的,是伍子胥记忆馆,记录了伍子胥从生到死,各个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堪称一部图文版的伍子胥传,从历史的视角高度还原了伍子胥这个人物的坎坷一生。伍子胥最后自刎而死,被吴王沉入钱塘江中,浙江民间尊他为“涛神”。涛为水,有源源不断之意,犹似财源滚滚,故浙商们拜他为“财神”,像广东人拜关羽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市的其他景观,如乡村大舞台、马履涧溪、古榉树林等,都可圈可点,值得玩味。
近年来,随着伍员山的深度建设,“伍员探秘”旅游路线已经初具雏形,伍员古道、子胥庙等重要遗迹将重获新生。试想一下,登上伍员之巅,将皖南风光尽收眼底,是何等荣耀,如同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般,荡胸生层云。罗市的村民们未雨绸缪,建起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在民宿里,抬头即可望见伍员山葱茏的绿色,层层叠叠,绘成“伍牙飞翠”的盛景,养眼怡心。过惯了喧嚣的城里人,来这里住住,呼吸新鲜空气,吃吃农家小饭菜,释放压力,涤净性灵,实在是件一举多得的幸事。
伍员山还是伍员山,但下吴村早已不是当年的下吴村了。
而今,苏皖1号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上多了便利,应了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靠山吃山,靠着伍员山的下吴,乘开发伍员山的东风,更上层楼指日可待,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也不在话下;“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郎溪站推选的就是下吴村,当艺术遇上乡村,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格外的夺人眼帘;宣城市小康纪念馆也在下吴村建好,成为了一处有内涵有外延的景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小康纪念馆将整个宣城市的小康创建工作做了系统梳理,择优呈现,镇馆之宝却是一九九五年的一张《人民日报》,刊登着通讯稿《山这边,山那边》,我想这多少表明了一种态度,知耻而后勇,奋起不论朝夕,梦想能够到达的地方,终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
我再次斩钉截铁地认为,假以时日,下吴村的发展必当风生水起,成为镶嵌皖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你若追问我依据是什么?我只想回七个字:下吴是个好地方。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