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组诗

发布:2025-10-29 06:53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顾国培
 
 
木渎
来自三千年的晚风
吹皱了香溪河的一湾碧波
风中和河里
依稀还有当年西施留下的粉黛气
灵岩山上
响屐廊不见了,玩月池还在
当年的馆娃宫,夜夜笙歌
歌舞升平中,隐现着一个王朝的背影
近在侧旁的一箭河
是末代吴王为博美人一笑而开凿的采香泾
那循香而去的道路啊
不知名的野草还在欢歌
像极了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
咿咿呀呀间
历史不经意驶过千年
 
横泾
我一直怀疑管鲍分金的真实地址
应该不在今天这个叫横泾的这个地方
横泾一直很纯粹
一如这片土地上百姓的淳朴
横泾大地上
满是纵横的河流
以及这些河水浇灌出的
成片的稻田和麦浪
也因此,横泾成为很多人的童年稻香
我是其中一个
 
昨天,又梦见横泾了
梦里有袅袅炊烟,和奶奶的叮咛
阳光下的菜饭散发着油香
那条老黄狗,还蜷缩在墙根下
哈着气,眯缝出讨好的笑容
那一排电线杆,是归家的信号
黄昏的太阳光
倾泻在白色的屋墙上
嗨!又是我泛滥的乡情
 
尹山湖的风
这里曾经阡陌纵横
咿呀、咿呀
摇橹声欸乃
大白鹅在茭白地里捉迷藏
惊起一群水鸟
时代的快镜头飞转
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
阡陌成为了生活的网格
所幸还有尹山湖
倔强地讲述着这里的曾经
有风吹过
汽油里裹挟着孩童的欢笑
 
甪直
故事要从镇前的那只神兽讲起
他并不是龙的孩子
却有着龙的神通
日行一万八千里
却独爱这片土地
从云端俯冲而下,投入甪直的怀抱
后来,河道就依着他的身形生长了
再后来,说不清是镇以他名
还是他以镇名
他的名字叫甪端
 
陆龟蒙来过
在保圣寺写诗会友
和养鸭
诗人的鸭子会说话
“惊破王孙金弹丸”
叶圣陶来过
在古镇上教书育人
和收米
读书人毕竟不是生意人
《多收了三五斗》
 
一个姓费的可爱老头也来过
背着手在镇上转悠
眯着眼和甪端对视良久
是夜,泼墨挥毫
“神州水乡第一镇”
 
越溪
越来溪
美丽的名字
风景也与她的名字一样美丽
杨柳依依、风景幽深
大地充盈草木葱茏的绿
 
越人溯溪而来
那个卧薪尝胆的男人
誓报兵败被囚之仇
战旗猎猎、金戈铁马
天边一抹残阳如血的红
 
故事已然远去
留下流淌千年的越来溪
行春桥、石湖、越城遗址
溪边竹喧、浣女袅归
人间难抵岁月经年的美
 
太湖
太湖的晚风
吹起岁月的涟漪
白鱼白虾也来凑热闹
告诉旅人这里是人间天堂
 
湖边的芦苇
耷拉着脑袋
原来是跟风在置气
那迎风吹起的芦苇花
不小心泄露了她的小心思
 
夕阳落在太湖里
一池金黄的晕眩
北方的天鹅又飞来过冬了
翔集的飞鸟
要当这幅山水画的主角
叽叽呀呀的叫着
翅膀调皮地掠过湖面
一圈水花漫过太湖的心田
 
远处的山,一直在静默
氤氲在太湖的水气里
勾勒出一幅独属江南的水墨画
飞鸟闯进来
成为画中最灵动的那一笔
 
那艘从春秋战国走来的七桅帆船
岳飞用她抗金兵
官府用他剿湖匪
渔民用她捕鱼虾
而今矗立在大风车旁
成为画中的历史
 
临湖
这不应该是一个镇的名字
这最应该是一个镇的名字
临湖
临太湖而居
因太湖而生
一切都因为太湖而充满生机
渡村
渡过了太湖的哪条支流?
浦庄
连村庄都是三点水的
黄垆
又是哪位黄姓高人结庐在此?
还有采莲、牛桥、菱湖……
都是水的元素,都是太湖的孩子
罢了罢了
就叫临湖吧
 
长桥
长桥
一座长长的桥
长桥
一段记忆的歌
 
这是一座风光之桥
一桥跨过奔涌运河
两岸连起烟火人间
远处水天交接
 
这也是一座文化之桥
澹台灭明在这里结庐讲学
“冷铁御史”在这里成就明贤
历史烟尘漫卷
 
这是一座时代之桥
从阡陌纵横到高楼林立
从苏州城南到城市副中心
沧桑几多变迁
 
这也是一座复兴之桥
“龙桥精神”绵延于世
长桥力量继之以歌
嘹亮歌声穿越
 
洞庭东西山
这是太湖最大的两座岛屿
一座半岛叫东山
一座全岛叫西山
全岛后来也成为了半岛
因为太湖大桥把岛连起来了
 
除了把全岛做成半岛
西山似乎一直在找寻自己的坐标
她说日出东山日薄西山
我也要有个吉利的名字
所以西山改成了金庭
 
无论是东山,还是西山
都是太湖最丰美的馈赠
郁郁葱葱的岛上
是四季的鱼虾肥美、瓜果飘香
以及常年的太湖涛声、潮起浪卷
 
还有那些岁月的斑驳啊,最动人
紫金庵的罗汉似笑非笑,让人捉摸不透
庵堂外,金黄色的枫叶落了一地
踩上去,吱吱呀呀,像是踩住了时间与季节
那黄色的庵墙,与岁月一样斑驳
东西山的奥秘啊
藏在了雕花楼精美的雕刻里
藏在了明月湾的古樟树如茵的冠盖里
藏在了陆巷古村的阵阵蛙声里
也藏在了东村那废弃院墙的铜环里
 
东西山的神彩啊
在太湖的波光掠影间
在启园的无边风月里
在石公山古码头的青石板上
在莫厘、缥缈峰云烟缭绕的山头
 
东西山的岁月啊
拂过阴山的原始村落
在秉常、堂里歇了歇脚
又穿过山中宰相的旧府第
定格成了漫山的茶树和料红橘
 
香山
又是那个一代吴王
种香于此
群山因此染香
而那个末代吴王
却只知寻香
成也香山败也香山
香山之上芳草萋萋
 
又有香山儿郎
北上京城
营造故宫之精巧
夺天工之高妙
造人间之神奇
香山又成技艺之高度
侍郎坟前绿树茵茵
 
还看如今香山
长虹飞架离岛
壑堑成通途
渔洋山上亭阁飞檐
吾辈复登临
太湖烟波浩渺
依稀听见鼓角声声
 
外两首
 
东吴塔之歌 
那是记忆里昨日的欢歌
运河畔矗立起巍峨的铁塔
澹台湖经年久远
宝带桥长虹卧波
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崛起
 
是纪念,又是开端
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场奠基
从此吴中有了精神之塔
臂挽太湖,名曰东吴
那是属于吴地的黄金年代
 
是精神,也是路标
昭示前行的方向
汇聚奋进的力量
无论早,还是晚
东吴之塔,一直在那里见证
 
是宣誓,更是信心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人间天堂镶嵌最美明珠
辉煌灯火,车来车往
攀升云霄,引领未来
 
过往之音,时代之华
精神之塔见证昨日荣光
开发太湖,保护太湖发
展吴县,造福后代
那些年,奋斗的号角随风飘扬
 
新时代,继往开来
产业强区,创新引领
谋变的吴中焕发改革的势能
东吴塔,再次闪耀灿烂光芒
时代之幕缓缓开启
 
木渎
苏州城西,有镇木渎
她从历史走来
春秋古城遗址的发现
把吴地建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500年
 
灵岩香火经年繁盛
天平红枫漫秋遍野
她以无意争春的淡定
赢得“秀绝冠江南”的美誉
 
因“积木塞渎”而得名
因“乾隆六顾”而扬名
这座园林古镇的浪漫情怀与生俱来
 
而今,古镇还在、园林还在
山水还在、传说还在
一种名叫木渎的生活还在生生不息和熠熠复兴!
典范江南,园林生活
古韵今风,自在木渎
 
 
编后:这组吴中组诗,均以吴中的乡镇(街道)为吟咏对象,浸润了各自的历史和文化、生态和景色、人物和传说,其中有些专用名词,是该乡镇(街道)独有的文化标识。组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吴中的熟稔和深厚情感。“外两首”则为作者之前创作的诗作,因主题接近,故放一起,以飨读者。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