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归队” ——张洁亚烈士及身后的故事
发布:2025-09-29 15:25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刘斌
青山埋忠骨,山河惦英雄。2021年9月29日,在位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的新四军广场,在牺牲81年后,新四军上海籍女兵张洁亚的英名,如今终于镌刻到了新四军纪念墙上。和她一起被镌刻到纪念墙上的,还有218位新四军战士的英名。
誓死保卫军饷
1940年4月,日军对皖南进行了大规模扫荡,驻湾址日军一路向三里方向进攻新四军军部,日军青水师团向何家湾企图进攻青阳,威逼徽、屯,胁迫国民党军队投降,达到控制皖南的目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命令一支队一团坚守父子岭一带阵地,命令二支队三团坚守何家湾一带阵地,命令三支队五团守卫繁昌至南陵一带阵地。当日,由绿里汀方向前进的日军500余人,与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直属部队在何家湾发生战斗。激战两小时,九郎庙之敌2000余人前来增援。新四军即向横山岭方向转移。上午10时,新四军第3团第2营赶至苏家冲高地,在运动中与日军周旋。同时,三支队五团军需处主任杨木贵率领10多人向南山方向行动时,突遭日军包围,杨木贵带领几名有短枪的战士奋力突围。张洁亚和其他几个同志被敌人追击。张洁亚因带着许多银元(部队的给养)和会计账册等,行动不快,腿部被敌人子弹击中。
这时,张洁亚头脑里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个人生命的安危,而是如何保证这支部队的给养,如何保护当地开明绅士和热爱新四军、支持新四军的广大群众,如果部队给养和开明绅士与进步群众的名单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张洁亚虽身负重伤,她强忍钻心的疼痛,挣扎着继续向前爬行,找到了一个认为比较妥帖的地方,把银元和账册等掩埋在草堆里,然后又用尽全力远离掩埋处,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了,时年仅18岁。
待我军反攻胜利,打扫战场时,找到了烈士张洁亚的遗体,顺着血迹一路找去,发现了张洁亚生前保护的支队的全部给养,原封不动地埋藏在草丛里。张洁亚用生命保护部队给养和账册,挽救了部队和一大批热爱新四军、支持新四军的群众和开明绅士的生命。
张洁亚品德优秀,平时总是关心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工作踏实,做事勤恳,最后为保全部队的给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张洁亚同志牺牲了,但她的血没有白流,三支队和军需处的战友们都时刻怀念着她,并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三代义务守墓
清香一缕魂犹在,明前茶香气长存。2021年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时。走进南陵县何湾镇南山村南山脚下的张洁亚革命烈士墓前,但见修葺一新的石阶干净整洁,四周草木葱茏、鸟鸣清幽的景象。墓碑上镌刻着碑文:“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三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出纳员张洁亚墓”。
“南山脚下南山村,南山村宋家老坟葬着一位新四军!”家乡的一条无名山道,在胡食万眼里,它是一段绕不开的路。弯弯的山道,通向村民宋峰其家的坟山。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食万听说,新四军女兵张洁亚的坟茔,就静静地躺在这片向阳的坡地里。
张洁亚烈士牺牲后,当地安徽南陵县何家湾南山村的村民就地收葬,并被当作亲人一样守护,特别是村民宋家三代人七十九年守墓不断,代张洁亚的家人祭奠烈士。宋峰其介绍说,1940年4月,年仅18岁的张洁亚,在南陵县何家湾战斗中英勇牺牲。何家湾战斗结束后,60岁的南陵何湾南山村村民宋满昌,在一处山脚下的草丛里发现了张洁亚的遗体,并从她身上背着的行囊中得知她的身份。在当时兵荒马乱、资讯极不通畅的年代,宋满昌冒着生命危险,和儿子宋德玉把张洁亚烈士的遗体抬回去,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安葬在南山脚自家坟山墓地,每逢清明、冬至、春节,都上坟送饭祭扫。宋满昌根据张洁亚身上的身份证明,为她刻字立碑,并对父亲讲,这是新四军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逢年过节,一定要当自己家人供奉祭奠,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9年8月13日,张洁亚烈士墓前来了几位特殊的祭扫者。他们是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张洁亚的亲人。“姐姐啊,七十九年了,我把你的照片带来了,我们终于‘相见’了……”时年已经79岁的陈惠珍(后由于一些原因改姓陈),对着张洁亚的墓碑泣不成声,她把一张张洁亚生前的照片放在了墓碑上。
张洁亚烈士的侄子陈锡荣,见到宋家第三代守墓人宋峰其和宋玉梅时,情不自禁地跪下身子,向宋家人的默默守护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你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观看讲述这次寻亲过程的纪录片《女兵“归队”》时,文职人员李书扬的泪水夺眶而出。“当年身受重伤的张洁亚,为了保护部队的军饷和财务账册不落入敌人之手,强忍钻心的疼痛,挣扎着爬到隐蔽处,将军饷与账册藏好,然后又用尽全力远离掩埋处,最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是什么让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答案显而易见:信仰。”
宋峰其除了种地,还在铜陵等周边县打零工,日常扫墓的事交付给了妻子朱秀莲。“爷爷总跟家人说,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守墓要一代传一代,一直守下去,继承革命烈士遗志。”宋峰其语气坚定地说,“烈士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我们就是她的亲人。”
一波三折寻亲
1952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政治部给张洁亚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今年4月,南陵县退伍军人、志愿者胡食万,得知何湾镇村民宋家三代接力为新四军女战士张洁亚烈士守墓的故事,深受感动。在烈士墓碑前,宋峰其告诉胡食万,许多年来,他们也曾经尝试过帮助烈士寻找亲人,但始终没有结果,烈士墓前一直没有亲人来祭拜过。
得知第三代守墓人宋峰其夫妇、宋玉梅夫妇希望找到烈士家人的愿望,胡食万主动表示,由他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胡食万是一名退役军人,1993年离开部队之后,一直在北京打拼,如今事业有成。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军旅生涯给胡食万的人生底色铺上了浓浓的橄榄绿,对于革命烈士,他有着特殊的情怀。“一定要为张洁亚烈士寻得亲属,告慰烈士英灵。”胡食万当即立下承诺,担负起帮助烈士寻亲的光荣使命。
几经周折,胡食万为烈士寻亲并未如愿。直到他找到《新民晚报》记者,事情才有了决定性转机——2019年5月17日,《新民晚报》刊登了“皖南宋家三代接力七十九年守护新四军女兵张洁亚之墓——唯愿找到这位沪籍烈士的家人”的报道。当天下午,张洁亚烈士的亲属看到报纸后,就马上认定张洁亚就是他们寻找了几十年的那个“小姑娘”。张洁亚家乡普陀区长征镇(原嘉定长征乡)的知情人士,在读了《新民晚报》的报道后非常激动,马上去张洁亚的亲人家,告诉了他们这个好消息。
“多年寻亲的愿望实现了,我们都非常激动。特别要感谢《新民晚报》和志愿者胡食万。”张洁亚的侄孙女陈姗姗对记者说,他们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张洁亚在台湾的一个弟弟的子女,他们也非常高兴,特地去父亲的墓地报告。“姑奶奶在台湾的这个弟弟,在世时曾经多方寻找姐姐的墓地。他和另外两个弟弟都到过安徽繁昌一带寻找,就是没能找到。老兄弟三人带着这个遗憾,都先后离开了人世。这次如果不是晚报的报道,我们可能还要寻找下去。”陈姗姗表示。在“中华英烈网”上,也有关于张洁亚的简要介绍:“张洁亚,女,籍贯为上海市嘉定区,出生于1922年4月,共产党员,属于新四军三支队,职位是会计。1940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于皖南繁昌。”但无葬地记载。张洁亚的遗骨葬于何处,一直无人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张洁亚家人得知张洁亚牺牲在皖南,她的两个弟弟陈大昌、陈海泉曾多次到繁昌一带寻找,无果。20世纪90年代初又与三弟张森泉(居台湾回大陆探亲)到皖南寻找,还是无果。直到2019年,在热心人士和上海《新民晚报》记者的帮助下,才终于了却心愿。
作者简介:刘斌 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南陵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芜湖日报南陵专刊》主编。在各级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作品50余篇,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