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超级加倍!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超级加倍!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是苏州市对文化产业进行“超级加倍”的宏大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苏州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9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7%。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9个、省级园区20个、上市文化企业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50多家,涌现出了同程网络、和氏设计、友谊时光、大禹网络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创企业。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多次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指示,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要求特别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出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深化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等工作任务。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也专门听取文化产业工作汇报,并就倍增计划目标做工作部署。
苏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金洁部长,苏州市政府王飏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先后赴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地考察学习,深入苏州数字文化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是推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产业基础。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推动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素倍增、投资项目倍增、市场主体倍增、文化载体倍增、保障政策倍增等各个方面,通过大力推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实现倍增,为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针对苏州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文化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还不够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还不够稳固等方面问题,提出以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突破方向,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共20条,聚焦动漫游戏原创研发、影视拍摄制作、网络文化内容生产等8项重点工作内容。《扶持政策》共10条,主要包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文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内容。
“十四五”期间,苏州把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极。《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把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鼓励原创研发上,把推动影视产业提升的政策重心放在拍摄制作上,把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壮大的政策重心放在跨界融合上,把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助推“江南文化”品牌的塑造上。《扶持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明确政策支持的对象主要是从事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相关企业和重大项目。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按照各类文化企业上年度完成的营业收入总额和增长率指标,实施分级管理,对符合要求的标杆型、领军型、成长型企业,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全市近4万家中小微文化企业壮大发展规模,对首次进入“规上”统计库的文化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要求苏州创博会依托平台优势,为优秀中小微文化企业免费提供展示展销场地。对入驻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房租贷”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
“十四五”期间,在财政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财政计划安排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比“十三五”期间实现翻番,从每年1.5亿元增加到3亿元,五年共计15亿元。新设立的“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也达到10亿元。充分体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坚定决心。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也保障有力。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超级加倍!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是苏州市对文化产业进行“超级加倍”的宏大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苏州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9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7%。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9个、省级园区20个、上市文化企业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50多家,涌现出了同程网络、和氏设计、友谊时光、大禹网络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创企业。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多次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指示,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要求特别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出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深化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等工作任务。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也专门听取文化产业工作汇报,并就倍增计划目标做工作部署。
苏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金洁部长,苏州市政府王飏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先后赴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地考察学习,深入苏州数字文化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是推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产业基础。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推动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素倍增、投资项目倍增、市场主体倍增、文化载体倍增、保障政策倍增等各个方面,通过大力推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实现倍增,为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针对苏州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文化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还不够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还不够稳固等方面问题,提出以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突破方向,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共20条,聚焦动漫游戏原创研发、影视拍摄制作、网络文化内容生产等8项重点工作内容。《扶持政策》共10条,主要包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文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内容。
“十四五”期间,苏州把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极。《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把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鼓励原创研发上,把推动影视产业提升的政策重心放在拍摄制作上,把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壮大的政策重心放在跨界融合上,把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助推“江南文化”品牌的塑造上。《扶持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明确政策支持的对象主要是从事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相关企业和重大项目。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按照各类文化企业上年度完成的营业收入总额和增长率指标,实施分级管理,对符合要求的标杆型、领军型、成长型企业,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全市近4万家中小微文化企业壮大发展规模,对首次进入“规上”统计库的文化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要求苏州创博会依托平台优势,为优秀中小微文化企业免费提供展示展销场地。对入驻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房租贷”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
“十四五”期间,在财政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财政计划安排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比“十三五”期间实现翻番,从每年1.5亿元增加到3亿元,五年共计15亿元。新设立的“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也达到10亿元。充分体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坚定决心。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也保障有力。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超级加倍!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是苏州市对文化产业进行“超级加倍”的宏大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苏州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9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7%。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9个、省级园区20个、上市文化企业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50多家,涌现出了同程网络、和氏设计、友谊时光、大禹网络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创企业。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多次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指示,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要求特别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出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深化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等工作任务。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也专门听取文化产业工作汇报,并就倍增计划目标做工作部署。
苏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金洁部长,苏州市政府王飏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先后赴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地考察学习,深入苏州数字文化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是推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产业基础。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推动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素倍增、投资项目倍增、市场主体倍增、文化载体倍增、保障政策倍增等各个方面,通过大力推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实现倍增,为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针对苏州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文化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还不够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还不够稳固等方面问题,提出以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突破方向,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共20条,聚焦动漫游戏原创研发、影视拍摄制作、网络文化内容生产等8项重点工作内容。《扶持政策》共10条,主要包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文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内容。
“十四五”期间,苏州把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极。《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把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鼓励原创研发上,把推动影视产业提升的政策重心放在拍摄制作上,把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壮大的政策重心放在跨界融合上,把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的政策重心放在助推“江南文化”品牌的塑造上。《扶持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明确政策支持的对象主要是从事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相关企业和重大项目。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按照各类文化企业上年度完成的营业收入总额和增长率指标,实施分级管理,对符合要求的标杆型、领军型、成长型企业,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全市近4万家中小微文化企业壮大发展规模,对首次进入“规上”统计库的文化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要求苏州创博会依托平台优势,为优秀中小微文化企业免费提供展示展销场地。对入驻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房租贷”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
“十四五”期间,在财政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财政计划安排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比“十三五”期间实现翻番,从每年1.5亿元增加到3亿元,五年共计15亿元。新设立的“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也达到10亿元。充分体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坚定决心。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也保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