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 我第一次 沉浸在“浮生”里 ……

发布:2020-07-30 23:2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沉浸式”,是近来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汇,眼下已经成为艺术活动的吸睛利器。华丽的展示效果,加上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成功圈粉了一大批观众,也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股pick风潮。

继实体书店、画展、动漫主题展等沉浸式艺术展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后,以话剧演出为主的现场沉浸式娱乐正在日益兴起。众多场景都需要新内容和观众建立联系,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沉浸式时代”。

概念,其实是舶来的。也并非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世纪初,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沉浸式的直观体验。一类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以沉浸式戏剧为代表,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另一类更注重科技带来的场景体验,以teamLab制作的各类沉浸式体验为代表,共同点都是轻剧情、重场景体验。也许参与者无法复述剧情,但是依旧能记得一两个打动人的瞬间。

2010年4月,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中国新锐建筑师马岩松合作的沉浸式展览《感觉即真实》,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长近60 米的蜿蜒空间,红、绿、蓝三基色组成荧光灯阵,再把整个空间用雾充满,制造出一个人工的光谱空间,观众穿行其中,感觉真实又虚幻。

2013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我有一个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开启,便是将沉浸式艺术推向普罗大众的代表性作品。在一间面积约25平方米、墙壁高度仅8英尺的封闭房屋内,镜子无限反射的红白波点,形成了一个让人置身其中几乎迷失方向的空间。

2015年,由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创作的作品《雨屋》,继伦敦、纽约展出成功后,又在上海引起轰动。这场展览就是让观众“淋雨”。设计者在150平方米的场地里,在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套传感器阵列,能让观众所到之处,大雨戛然而止。

随后,沉浸式展览在国内遍地生花。日本teamLab制作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中国巡演大排长龙,半年来在朋友圈一直霸屏;英国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登录上海以来一票难求;孟京辉《死水边的美人鱼》作为中国第一部原创沉浸式戏剧,引爆关注度。

当“沉浸”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当“沉浸”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再相遇,又是怎样的经验?

当那一晚,在世界遗产沧浪亭内,我和沉浸式昆剧《浮生六记》初相遇,那一刻,我彻底“沉浸”了……

不,我彻底沦陷了!

你是观众,也是演员

“你是观众,也是演员”,大概是整场体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感受。在旁观者眼中,你已然成为了这一场“行为艺术”的主角,殊不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看你。

沧浪亭园林版《浮生六记》目前已经成为苏州文化创新、文旅融合、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沧浪亭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双遗联袂”,提升了剧作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全方位体验到中国之美,在“夜游经济”“文旅融合”“非遗创新”等方面成为全国样板。

自2018年七夕首演至今,以浸入式的时尚表达方式完美诠释了“苏式生活”,成为了向世界展示苏州之美的最佳窗口,也成为了在夜苏州感受文化魅力的最佳体验处,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浮生六记》品牌逐渐在苏州日益繁荣发展的文化市场上到达了高峰。

作为“苏式生活”一站式体验和苏州非遗创新展示的平台,沧浪亭园林版《浮生六记》主要面向《浮生六记》原书的忠实读者、喜爱园林的观众,以及到苏州旅游的游客,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私人订制”,其中以全国中高端旅游客群体和本地商务接待客群体为主。2020年5月姑苏区对沧浪亭园林版《浮生六记》进行3.0版本提档升级,推出快闪、直播、古风市集等创新元素,提升可园游园互动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及附加值。

除了沧浪亭园林办,姑苏区今年还推出了昆博厅堂版《浮生六记》,深度融合“昆博”和“昆曲”,创造性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开拓性地开展对昆曲艺术进行传习和普及工作。依托浸入式表演,集合古风市集、国潮产品售卖、国风歌曲演唱等形式,将传统博物馆同质化文创IP热引流至文化传承的回归。昆博厅堂版《浮生六记》主要面向更年轻化的客群,以年轻化的表现手法让青年人对传统文化“初见即深爱”、立马“路转粉”、结下“不了情”。

《浮生六记》品牌是绝对意义上的精品路线。其从“译出去”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园林版《浮生六记》除了聘请从事中国昆曲研究的英国学者来翻译,还在多个表演地点安装了嵌于花窗之中、假山脚下与场景完美融合的汉英对照字幕。而在演出班底挑选上,更是有别于一般夜游产品,追求专业过硬。主要演员均来自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及好端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拨的优秀青年演员。与一般的昆曲演出不同,《浮生六记》不仅面向昆曲粉丝,更注重如何做“出圈”的传播,吸引《浮生六记》书的粉丝、园林的粉丝、中国文化的粉丝。

 

曲中有景,景中有情

新编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是苏州第一个戏剧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沉浸式戏曲演出。浮生六记与沧浪亭“曲中有景,景中有情”是如何策划,打磨的?

沧浪亭是《浮生六记》中故事发生地,剧本分春盏、夏灯、秋兴、冬雪、春在五折,浓缩诗文、绘画、街巷、流水、藕荷、石桥钩织的苏州市井生活的简约图景,将夫妇俩人文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生动地呈现了苏州地方优良民风中固有的重文、惜爱、守仁、挚信的感人场景,为世人展开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风物画卷。

主创团队创新了历史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提高软硬件高品质的配套服务,为此在项目计划之初就按照打造苏州地标性演出剧目的目标进行策划。考虑到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演出场景是在5点钟闭园到7点演出开始的2个小时内搭设,工作量很大,因地制宜追求“复刻”感,演员在全园6个场景内浸入式表演,不加扩声,使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审美意境。

为助力“姑苏八点半”品牌打造,姑苏区推出多项举措,推进“江南小剧场”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型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在中国昆曲博物馆内引入厅堂版《浮生六记》。今年6月,该剧被苏州市委宣传部推荐为苏州唯一一处文化体验点,代表苏州向中央、省、市级媒体团展现“姑苏八点半”品牌特色,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古城保护亮点,接受包括: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中央、省、市级50余家媒体的宣传采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6月11日,《人民日报》对昆博厅堂版《浮生六记》进行直播,43.5万人观看。

园林版则于2020年8月17日首演,至7月18日演出135场;在不到15个月(2018年8-11月,2019年4-11月,2020年5-7月)时间里演出135场,创国内新编戏曲演出记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不断打磨的《浮生六记》在“夜游经济”“文旅融合”“非遗创新”等方面成为了全国样板。获得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苏州市主要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及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

2019 年7月,剧场版《浮生六记》被中国文旅部外联局委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主推的“聚焦中国”选中,与孟京辉导演的《茶馆》等其他4部中国戏剧亮相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同时,该版本在 2019年7月1日代表苏州在法国巴黎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并于巴黎十八区市政厅进行首演。与园林版相比,剧场版艺术标准更高、更体现昆曲本质、也更适合剧场演出和巡演;2020 获日本邀请原定于今年1月在北海道札幌艺术剧场演出,后因疫情推迟。2020年端午假期,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下,应中国首个大型线下艺术节“2020表演艺术新天地”之邀,《浮生六记》于6月24日-27日在上海新天地首演,演出门票推出5分钟内即被秒抢。

待疫情平稳后,姑苏区将有计划地在适合中、大型的剧场推出剧场版《浮生六记》的演出,在适合城市空间和小剧场演出的地点推出厅堂版《浮生六记》的演出,以及国内和国际推出巡演,将“苏式文化”走出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