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

发布:2024-03-14 13:27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叶正亭 
 
春来了!江南的天空升起两颗美食信号弹,一颗红、一颗绿。红的是酱汁肉,绿的是青团子。
我曾提出“苏州人一年吃好四块肉”的见解,春天便是一块红彤彤的酱汁肉。春天,当人们卸下冬装,和寒冬告别时,有一种“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冲动,这时候,红艳艳、大块头的酱汁肉隆重上市!从前,卤菜店都会贴出大红广告。苏州人的“不时不食”,除了时令、气候、菜品外,还包括了人之胃。只有这个时节,人们才有食酱汁肉的大好胃口啊!龙年元宵后一日,我去“杜三珍”吴中店,排队买了一盒酱汁肉,店员说:今天第一天开卖!
青团子则是另一种色诱,那就是绿,春天的绿,油亮滴翠的绿。春天啦!原本刺骨的寒风渐渐变软、变暖,大地复苏,“龙”也抬头,有一种青草率先发飙,“噌噌噌”往上冒,一夜长三寸,那就是浆麦草,苏州人称野麦草。割了浆麦草,打汁,揉进米粉,包进豆沙或是芝麻馅,那就是青团子。苏州青团子以昆山正仪最为出名,近年来,沈周青团后来居上。元宵节前,我已品尝过青团子,今年增加了马兰头香干馅,不错!
春风吹绿的不仅有浆麦草,还有不少可食用的野菜、野蔬,比如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纹纹头和四爿头,太湖人家称“早春五头”。其实,四爿头列入早春五头有所不妥,因为四爿头早春并没有,要到初夏时节,太湖的某些区域才有。她很古老,可以称“活化石”。用四爿头落鸡汤,味道鲜又肥,真叫棒!
马兰头宜选紫梗的,最好是露天生长的,而不是大棚里的,吃口完全不同。马兰头的习惯做法是斩细,加入香干豆腐碎,史称“香干拌马兰头”。其实,马兰头清煸更赞,吃到的是马兰的原味、本味。香椿头,习惯做法是炒鸡头,俗称香椿头炒蛋,绿与黄共舞,色香味俱全,也很不错。但年年如此,味觉疲劳。我主张热拌。香椿要选红梗的,俗称“红油香椿”。买回来的香椿,清水冲洗,开水焯烫,直接用酱麻油热拌,味道更独特。枸杞头,性凉,吃口爽,有一点点微苦。煸炒枸杞,宜加少许白糖,能加一点笋丝更佳。枸杞有清凉明目、降血压等药用价值,所以春天宜多食枸杞头。我上菜场,见一次买一次,次次不落空,因为不可多得,一进夏季,再觅不得。纹纹头,城里的小菜场很难见,甚至很多家庭主妇都不识。我也是每年去光福或是金庭赏梅时,在路边的小摊上购得。纹纹头形象很可爱,一片叶就是一个小鸡心,柔柔的、嫩嫩的、水淋淋的,一般长在果树园里,梅花树下。当春乃发生,一见一大片。纹纹头两个做法,或清煸,滴几滴烧酒,或入高汤,吃口肥美,草香浓烈,一口吃到了江南的春天。
春天,青菜开始抽茧,青菜拔出的新枝称“菜茧”,也可以写成菜简,菜苋或菜薹,我更喜欢写作菜茧,因为形象化。菜茧上市,宜天天买,大概十来天吧,之后的菜茧就开黄花了,也就老了,要撕了皮再煸,或是开水焯过,吊在绳子上,晒成菜花头干。菜茧要选粗壮的,我的要求更高些,要选梅花树下的菜茧。那是十年前,我去香雪海赏梅花,在一片梅林里有农夫在劳作,梅花树下有一陇油绿油绿的菜茧,我请求他把这批梅花树下的菜茧掐了卖我。那天晚上,我吃到了“活杀”菜茧,“带血”菜茧,透出淡淡的梅香的菜茧。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美菜茧。梅树下的菜茧,味道好得不可言传。
春天,浙江、福建大山里的竹笋开始冒尖,开挖。买笋要选:黄毛、扁体、红痣者,苏州人称“大档笋”,也称毛笋。毛笋到家,按部位分割,有多种用途,有的笋丝、有的笋片、有的笋块。笋块入汤,做一道苏州春天餐桌上的大菜——腌笃鲜。苏州一桌菜,最后一道大汤是必须的。冬日自是三件子、五件子。三件子是整鸡、整鸭、整蹄髈。五件子就是在三件子的基础上再加火腿和鸽蛋。要用心笃、用文火笃、下功夫笃,需要笃五小时。春天了,三件子要改成“腌笃鲜”了。所谓腌,就是春节前后腌制的咸肉。所谓鲜,就是鲜猪肉,蹄髈、肋排都可以。所谓笃,就是煮,吴语,文火慢煮,下功夫,花时间,三小时以上。腌笃鲜完成,可将咸肉捞出,稍冷后切片装盆,与热砂锅同时上桌。如是,就可以吃到“腌”的原味。
春天,江南小河浜里出现塘鲤鱼,此鱼黑不溜秋、鬼鬼祟祟,但肉质鲜美,尤其是脸颊肉,大名鼎鼎“豆瓣”。乾隆皇帝、西哈努克亲王在苏州都品尝过“雪菜豆瓣汤”,就是它了!这条鱼到了江南人家,或是苏州餐馆,一般有三种做法。稍大点的可以做“红烧正塘”,不容易烧好。有一种做法,是取鱼身两片肉,炒鱼片,加糟卤,苏州名菜:“糟馏塘片”。第三种做法最简单,就是塘鲤鱼炖蛋,那可是春天,苏州百姓餐桌上的名肴啊!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