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繁荣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也奏响了一首首农耕繁忙的田园交响曲。这一地春的希望,融入了多少期望和凝聚在眉梢的欣喜。随着气温回升,农民开始忙碌。犁地耕田,播种育秧,一番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景象。一份耕耘,自有一份收获,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希望。唯有真诚的付出,才会懂得珍惜的意义。
安徽郎溪县种粮大户涂世银最近忙着上山砍毛竹,为搭建育秧拱棚做准备。“我家再生稻年年获高产,前年省里专家来测产头季亩产600.6公斤,再生季亩产459.2公斤,合计亩产1059.8公斤。庄稼人虽然辛苦,但你对庄稼用心,庄稼对你才有回报啊。”涂世银一边忙着农活一边感慨地说。
涂世银家住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乐村。一个曾经在温饱线挣扎的普通农民,如今靠着党的好政策指引,在当地政府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抓住机遇大力种植再生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让当地人刮目相看,走上了致富之路。
与当地许许多多农民一样,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涂世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人人都要张口吃饭。一年下来,几亩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开销。一旦家里遇上花钱的大事小情,还有邻里乡亲婚丧嫁娶什么的,他经常为掏不出钱来而犯愁。做为家里的顶粱柱,迫于生计,涂世银只得带着妻子外出去打工。
涂世银为人厚道,头脑活络手也巧。他摆地摊、做烧烤样样都能拿得起。小本生意,虽无大闪失,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站在街头巷尾,他和妻子饱尝了寒冬酷暑的滋味,更是沒少遭到城管人员的批评与责怪。辛苦不说,可一年到头,除去吃喝,也剩不下几个钱。
与所有外出打工人一样,在外闯荡的涂世银总有一种居人檐下、漂泊他乡的感觉,每当夜幕降临时,无不思念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回到老家后的涂世银,自然又操起了种田的老本行。可是种什么能赚钱呢?正在他苦苦寻思的时候,当地政府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推广一种两收、省工省力、还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好的再生稻。听说不仅有公司免费的技术提供,还有当地政府的资金补贴……咦,这倒是一桩不错的种植模式,何不试试看?
他听说,这种再生稻不仅种一季可以收两茬,高产不在话下,并且还米质香浓,很有市场前景。起初,涂世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016年,他在自家几亩承包田里种植了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他和爱人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没日没夜地干。俗话说,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当年,涂世银种植的再生稻就获得了大丰收。他们夫妻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卖给周边乡邻,让每一个种稻人都尝尝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的好滋味。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米因为色泽雪白、入口柔软,特别是有一种茉莉花的香味,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消息传开后,涂世银家的丰两优香一号再生大米,很快就被大家闻讯而来抢购一空。
尝到甜头的涂世银,第二年便扩大了种植再生稻的规模。在上年的基础上,他通过租赁形式,又增加种植了70亩水田。聪明好学的他,对田间管理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家的再生稻,就是比别人家的长得壮实,穗子又长。到了秋天,一派沉甸甸的丰收景象十分喜人。对于那些前来参观取经的人,涂世银总是毫无保留地仔细讲解,为的是帮助大伙共同走上种植再生稻致富的新路子。
具有商业头脑的涂世银,并不满足再生稻米在本地的销售,他把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米注册成品牌,抓住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红利,通过微信“朋友圈”把丰两优香一号再生大米销往了全国各地。
如今的涂世银,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房,让父母双亲幸福地安度晚年。他的两个孩子哩,也都在县城里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喜气洋洋。涂世银,成了一个让当地人羡慕的新农民。
春天总是如此烂漫,如此载满希翼,每走一步都能踩住花儿的影子,看见叶的翠绿。满山坡的油菜花,舒展着金黄色笑靥;河堤夹岸,有落英缤纷的樱花写意了春的素笺,还有那石桥杨柳、烟波画船……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一种隐隐约约的陶醉感,诉说着岁月的清欢,让这一路走来的繁忙,化为满怀的期望和笃定的未来在内心深处怒放,给那些一直在路上追寻的目光、奔赴生活的生命,种种哲理性的阐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要你勇于行动,你必将从心底里盛开鲜花,你就是这个世界最令人陶醉的芬芳,最让人惊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