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薪火映江村 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向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发放30份助奖学金
发布:2025-06-30 19:31 来源:长三角时讯



6月27日上午,苏州市吴江区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向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发放30份助奖学金,其中既包含对优秀学子的激励,更传递对家庭困难学子的深切关怀。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26次踏访的江村热土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想正通过实际行动绽放新时代光芒。
筑梦未来,善行汇聚太湖畔
“这份善举是对费孝通先生‘美美与共’理念的生动诠释。”吴江区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监事孙中华动情地介绍。该协会成立六年来,以“扶贫济困、爱心助学”为信念,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将爱心和暖意传递到四面八方。目前协会有会员近150人,资助学生近300名,会员中有公务员、企业家、公司高管、大学老师等。该协会在贵州印江、瓮安,宁夏灵武、吉林汪清、新疆喀什、湖南汝城、安徽金寨及吴江本地,成功对接捐助贫困学生,目前已有百余名受捐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同时,还在复旦大学、震泽中学、吴江中学等设立专项助奖学金,构建起贯通基础与高等教育的爱心“立交桥”。
在与会家长的见证下,吴江区七都镇关工委主任沈宏彪、副主任周金林,苏州欧菲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龙,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校长李建明,吴江区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监事孙中华及与会理事,共同开启捐赠仪式。一份份助奖学金信封,承载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反哺乡梓,真切勉励学子
作为本次捐赠的资助方,扎根七都庙港社区的欧菲尔智能科技彰显了本土企业的社会担当。这家拥有20余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对标进口、取代进口”的技术战略,与那智不二越、三菱、节卡、宇树科技、法奥意威、新时达、埃斯顿、灵猴、思灵等国际顶尖机器人制造商开展合作。
总经理赵金龙在寄语中深情地说:“当你凝望书页间那些无声的字行,当你提笔与题海中的难题相遇,你此刻每一份专注的投入,正默默在时光的土壤里酝酿着无可估量的奇迹。学习不仅通向分数,更通往你内心真正的疆域与力量。成长之路需要耐心,更需要不怕学习困难的恒心。真正的坚持,是每日的微小积累汇成奔涌江河,是在他人懈怠时你仍坚持前行,如同穿越一场沉默而漫长的马拉松。同学们,你手中紧握的书本,正悄然塑造着十年后那个挺拔的身影。每一刻伏案的坚持,都是向未来那个更卓越的自我投去的一束光。”这位非七都籍企业家,以智能制造者的理性与人文关怀者的温度,为学子们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层含义。
再启新程,百年文脉薪火传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从1936年第一次走进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后,共26次回访江村。他东西漫行,南北穿梭,行走一生,努力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也成为他研述一生的大课题。他研究中国的农民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他关心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关心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问题,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源自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与名著《江村经济》。2019年,原吴江庙港实验小学和庙港中学合并构成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乡村教育史诗。校长李建明细数百年传承:庙港实验小学的创立可追溯至1913年,最初名为“五都乡第二小学”,2005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实验小学;1958年创建的庙港中学培育无数英才。2019年两校合并后,在费老精神与思想的引领下,学校以“从实 求知”为校训,以“行行重行行”为办学理念,以“行?美”为办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像费孝通那样做人,做费孝通那样的人”,努力追求“让江村实验学校成为美美的乡村学校”的办学愿景,同时学校也正努力建设具有江村特质的校园环境和“江村研学”特色文化课程(走近费老、走进江村、走近太湖、走进农耕),演绎生动的教育故事,描绘江村学校人精彩的人生梦想,成就湖畔村的“行?美”之育。他感谢“美美与共”爱心人士的真诚帮助和殷切期望,江村实验学校站在崭新起点上,全体学子定当奋发进取,勤学苦练,立志成为栋梁之才,以赤诚之心报效祖国,为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江村贡献力量!
殷殷嘱托,爱心永续向未来
吴江区七都镇关工委主任沈宏彪点赞赵金龙总经理“异乡人反哺乡土”的善举,他说,每一份善举皆凝聚着无私大爱,赵总虽非七都本地人,却以企业家情怀积极回馈社会,助力学子成长,令人倍感温暖与喜悦。他勉励学子珍惜时代机遇,立志成才,未来以真才实学报效祖国、建设美丽江村;要走近并了解象欧菲尔这样的科技型标杆企业,要开拓视野,深化对家乡发展的认知;更要不畏困难,永不言弃,若遇学业或生活困境,务必坚定信念,学校与社会将全力护航;更望他日有能力时,接力善行,让爱心薪火相传,让善行如太湖水绵延不息。
“太湖灵秀本毓钟,三万顷、七二峰,五都素号儒林里;都二小学地适中,读书乐融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来头角尽峥嵘……”这是当年“五都乡第二小学”首任校长沈珩伯撰写的校歌。如今,这片曾孕育《江村经济》的沃土,正在绘就新时代的乡村未来图景:最美的共富之路,始于书声琅琅的课堂。吴采莲 朱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