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 赋能学生成长

发布:2025-10-13 19:45    来源:长三角时讯
十月的阳光,弥漫着喜庆的芬芳;十月的微风,传送着收获的欢歌。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开展了以“赤子之心,情感共鸣”为主题的SEL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超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核心要素深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与社会认知中,将爱国情怀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动,全面赋能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
爱国从“感知自我”与“管理小事”做起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主人公潘冬子的情绪变化——对敌人的愤怒、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渴望,成为孩子们学习自我意识的生动教材。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讨论“什么是爱祖国”,更探讨了“当我们听到国歌时,内心涌起的那种暖暖的、自豪的感觉是什么?”(自我意识)。由此,孩子们认识到,爱国始于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并体现在可管理的日常行为中:它在我们管理自己“吃光”的餐盘中践行,在管理好“端正”的红领巾上彰显,在管理自己保持“专注”的眼神里闪光。
孩子们还亲手制作了爱国小手环。这个创作过程,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他们学习自我管理(耐心折叠、细心剪裁)和表达社会意识(理解手环作为国家象征的意义)的实践课。
在“社会意识”中建立自豪,于“人际关系”中学会敬仰
三四年级的同学观看了电影《最可爱的人》。电影引导队员们跳出自我,去社会意识层面深刻理解历史背景中他人的选择与牺牲。队员们被英雄们的勇敢、团结所震撼,这种情感冲击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
随后,队员们用“情绪脸谱”具象化地表达观影后的复杂心情。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意识训练,他们需要精准地识别并命名内心的“感动”“敬仰”与“自豪”。在分享脸谱故事的过程中,他们锻炼了人际关系技能,学习如何向同伴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倾听中理解他人的感受,共同强化了集体荣誉感。
“关系技能”与“负责任的决策”的升华
五六年级的队员们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中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联结,引发了队员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思考,这是社会意识的高级阶段。
观影后,各班开展了热烈的爱国故事分享会。这一环节是人际关系技能的综合演练场,队员们需要组织语言、清晰表达、积极倾听并回应同伴的分享。从“聆听者”变为“讲述者”的角色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沟通与共情能力。
最后,队员们将感悟绘制成书签。这枚小小的书签,不仅是“红色印记”,更象征着他们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共鸣后,所做出的一项负责任的决策——将爱国情怀与个人成长(如阅读、学习)相结合,做出积极向上的生活与学习选择。
本次SEL系列活动将情感教育与品格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善耕少年的“成长必修课”。活动通过系统性设计,帮助学生在自我认知中锚定爱国初心,在社会理解中筑牢民族自豪,在人际互动中传递红色基因,并最终引导他们做出负责任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生选择。
愿善耕牛牛们以此为契机,将SEL所赋予的成长力量与红色基因融为一体,从点滴做起,真正成长为内心丰盈、善于合作、勇于担当的强国少年!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