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建+实践” 双轮驱动培育强国少年

发布:2025-10-29 07:16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一场以“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少先队建队纪念日系列活动在苏州市杨枝小学校园内举办。学校少工委通过“组织建设夯实根基”与“实践育人浸润心灵”的双轮驱动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少先队发展路径,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星星火炬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组织建设夯实根基
少先队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源于坚实而规范的组织建设。杨枝小学将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此次建队纪念日活动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活动的序幕,在二年级分批入队仪式中拉开。这并非简单的程序性环节,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成长礼”和“思想启蒙课”。学校严格遵循“全童入队”组织发展原则下的分批入队要求,对二年级同学进行了系统的队前教育和全面的综合考核。这不仅确保了新队员对少先队组织有基本的认识和认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先进”“光荣”的种子,初步理解了努力与荣誉的关系。
当《出旗曲》激昂奏响,旗手步伐坚定,队旗迎风招展;当《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嘹亮旋律响彻校园,一种集体的荣誉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最动人的环节莫过于高年级队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那一刻,不仅是红色薪火的传递,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传递。鲜艳的红领巾在新队员胸前飘扬,他们脸上洋溢的激动与自豪,是组织认同感最生动的写照。随后,紧握的右拳,铿锵的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承诺,更是初心的铭刻,将引导他们迈好少先队生活的第一步。
同步进行的新一届大队委竞选是杨枝小学践行少先队自主管理理念的精彩缩影。这是面向全体队员、激发主体意识的“实践场”。竞选者们通过个人演讲与创意海报两种方式,展示的不仅是个人才华,更是对大队委职责的深刻思考、对服务同学的真诚渴望、对团队建设的创新构想。
演讲台上,他们自信从容,畅谈管理理念;海报前,他们图文并茂,勾勒服务蓝图。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佳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锻炼。它赋予了队员们民主参与、公平竞争的真切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新一届大队委,将成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桥梁纽带,他们在服务队员、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将有效锤炼领导力、协作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
为夯实思想根基,学校精心组织的少先队知识竞赛,将枯燥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一场趣味盎然的团队比拼。竞赛内容涵盖队章、队史、礼仪规范等,旨在引导队员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各中队代表在赛场上沉着应答、配合默契,展现了对少先队知识的熟练掌握。这种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方式,有效加深了队员们对少先队光荣历史和党团队特殊政治关系的理解,将爱党、爱国、爱队的朴素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杨枝小学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组织建设活动,构建了一个从身份认同(入队)、到参与管理(竞选)、再到思想深化(知识学习)的完整教育链条,为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构筑了坚强的组织堡垒。
实践育人浸润心灵
如果说规范的组织建设是“骨架”,那么丰富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少先队焕发生机的“血肉”。杨枝小学深谙此道,将少先队工作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引导队员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践行誓言、增长才干。重阳节前夕,红领巾小队走进杨枝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的行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重阳节这个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来临前,杨枝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没有忘记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一支由大队委和队员代表组成的红领巾小队,带着精心准备的长寿面和满满的祝福,走进了杨枝社区。
队员们围在老人身边,亲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一声声“爷爷好”“奶奶好”,稚嫩而真诚。他们送上寓意健康长寿的长寿面,并表演了事先排练好的小节目,有的唱歌,有的朗诵,还有的讲起了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平日里寂静的小屋,因为这群“红领巾”的到来,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是对队员们最好的鼓励。这份温暖,不仅慰藉了老人的心灵,更在队员们心中刻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印记。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绝非一次“任务”,而是与校内队建活动紧密相连的实践课堂。它让队员们在校内宣誓的“热爱人民”、学习的“服务意识”,找到了具体生动的落脚点。
当大队委在竞选中承诺“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时,他们或许对“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而走进社区,亲手为老人送去关怀,亲身体验给予带来的快乐,他们对“服务”和“担当”有了更切肤的体会。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同样,对于所有参与的队员而言,这也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他们看到,自己微小的力量,可以给他人带来真实的快乐;他们明白,红领巾的荣誉,不仅体现在校园内的优秀表现,更体现在为社会贡献温暖的行动中。
纵观杨枝小学的建队纪念日系列活动与重阳社区行动,其最显著的特色与深度,在于成功构建并实施了“组织建设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少先队工作新模式。
体系化构建,实现教育闭环。学校少工委没有将组织建设和实践活动割裂开来,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校内,通过规范的入队仪式、民主的竞选机制、系统的知识学习,构建起队员的组织观念、纪律意识和理论基础,为外部实践提供了思想准备和行为规范。校外,通过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将校内所学的知识、理念、情感在真实情境中加以运用、验证和升华,从而形成一个“认知——体验——内化——再认知”的完整教育闭环。重阳节的慰问活动,正是对建队日期间所强调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一次集中检验和深化。
目标化引领,聚焦核心素养。这一模式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无论是队建中的铮铮誓言,还是实践中的志愿服务,其核心指向都是引导队员“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在杨枝小学,佩戴上红领巾,意味着不仅要在学习上争先,更要在品德上锤炼,在奉献中成长。这种全方位的塑造,有助于队员们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从小就把“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融入血脉。
常态化推进,保障持续发展。据悉,杨枝小学少工委将以此次系列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这一模式。未来,学校计划构建更为完善的少先队活动体系,将红色寻访、劳动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更多元的活动载体常态化、课程化。这意味着,“队建+实践”不再是特定节点的活动,而是贯穿少先队教育始终的常态机制,确保每一位队员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都能在组织的引领下,在实践的磨砺中,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苏州市杨枝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