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绘就学生健康成长新蓝图

发布:2025-10-29 07:17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开展系列特色育人活动,以“五育”并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依托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开展了“红领巾宣讲”、二年级入队仪式以及学校大队委改选等活动。
在“红领巾宣讲”活动现场,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宣讲团周盛林和陈义才为同学们讲述了“倒挂少年”王敏然的故事。周爷爷告诉同学们,中国抗日儿童团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抗日战争中,在东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活跃着85万儿童团员,他们用幼小稚嫩的肩膀,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监视鬼子特务汉奸的动静,给八路军新四军武工队游击队送情报,有的还亲自参加战斗,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了无数的少年英雄,流传着他们的歌曲和传奇。他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依然激励着所有人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坚定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少年英雄,他们有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有的奋发图强科技创新;有的意志坚强从军报国。
通过周盛林爷爷的讲述,现场仿佛回到那个紧张的夜晚,台下的学生们瞪大眼睛,有的不自觉挺直了背。夕阳透过教室窗户洒进来,照在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上,那一抹鲜艳的红色,与宣讲中提到的战旗颜色交相辉映,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信仰与希望,正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
学校以《爱的教育——家庭教育实践指南》为核心依托,通过分层递进的培训设计,帮助教师完成从“认知理解”到“技能落地” 再到“体系构建”的能力升级,最终打造一支兼具“爱的教育理念” 与“家校共育实操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动“爱”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学生的核心纽带,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首先理念上纠正教师对“爱的教育”的认知偏差,让教师精准把握 “科学真爱”与“溺爱”“严苛管控”的本质区别,树立“家校协同、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在家校共育中的“引导者”角色,而非“替代者”或“单向管理者”。教师熟练掌握家校沟通、家长指导、班级“爱的教育”落地三大类核心技能——能运用“非暴力沟通”“共情回应”化解家校沟通矛盾,能针对不同类型家长设计分层指导方案,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构建班级“爱的教育”实施体系。继而推动教师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日常教育行动,实现“培训即实践、实践即成长”,并形成可复制、可分享的实践案例。最终搭建学校“爱的教育”长效推进机制,让“以爱育人”从“阶段性培训内容”转化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与学校的教育特色,形成“教师主动实践、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感受关爱”的家校共育生态,为学校长期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当前小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常面临“家长依赖”“理念冲突” 等困境;在班级管理中,也易陷入“重规则、轻情感”的误区。通过培训针对性的技能指导与理念更新,帮助教师化解家校沟通焦虑、提升家长指导信心,同时让教师在“爱的教育”实践中找到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专业型育人者”的转变。
教师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关键桥梁,教师掌握“爱的教育”指导能力后,能更精准地向家长传递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帮助家长纠正“打是亲、骂是爱”“严管才是负责”等错误认知,指导家长通过 “高质量陪伴”“情绪共情”等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家长从“被动配合学校”转变为“主动参与孩子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爱”与“家庭爱”的协同滋养。通过培训,使教师将“爱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尊重、理解与关怀;同时,教师对家长的专业指导,能推动家庭形成“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氛围,减少学生因“家庭情感缺失”或 “家校教育冲突”产生的心理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学校 + 家庭” 的双重关爱下,养成积极心态、健全人格,实现学业进步与情感成长的双向发展。
“爱的教育”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核心教育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通过培训系统性推进“爱的教育”落地,能帮助学校形成独特的教育品牌 ——既提升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与满意度,又能通过“家校共育生态” 的构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与社会口碑的双重提升,为学校长期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成为了同学们最期待的“快乐时光”。自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围绕“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精心打造了23个特色社团。涵盖科技、艺术、体育、人文四大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兴趣所在,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学校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科技活动”为宗旨,依托“无人机”这一热点项目,探索校园科技创新之路。社团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学习,了解图形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无人机编程技巧,进而通过操控、编程等形式来指挥无人机完成特定任务,彰显学校智慧教育特色。
金钩针社团的活动教室里则暖意融融,一根根彩色毛线在孩子们的指尖穿梭,随着钩针的起落,慢慢变成一朵朵小花、一个个玩偶、一条条围巾,成为校园里一道充满创意与温情的风景线。社团指导老师李老师从基础教起,先带领大家认识钩针、毛线的型号,讲解握针、绕线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一对一”指导纠正动作。一开始,不少孩子因为手指协调性不够,钩针总也握不稳,毛线还会时不时“打结”,但在老师的耐心鼓励和同伴的互相帮助下,大家渐渐找到了窍门。活动中,孩子们专注又认真,有的低头琢磨针法,有的轻声请教同伴,教室里只有钩针与毛线摩擦的细微声响,偶尔传来的欢呼声,都是作品完成时的喜悦分享。孩子们用织针与毛线编织着童年的快乐,也在传统手工艺的浸润中,收获了成长的力量,让校园里的“指间创意”绽放出最美的童心光芒。
编织社团的活动教室里也热闹非凡,一根根柔韧的编织带在孩子们手中翻转、缠绕,经过穿、压、绕、编等手法,渐渐变成小巧的收纳筐、编织包,让编织带在童真巧思中焕发别样生机。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社团指导老师从基础准备工作教起:先带孩子们认识编织带的材质特性;再从最简单的“三股编”“十字编”教起,还特意制作了步骤示意图,帮助孩子们理解编织逻辑。活动中,孩子们专注又投入,有的低头调整藤条的角度,有的互相帮忙固定接口,教室里偶尔响起的“成功啦”的欢呼声,都是作品成型时最纯粹的快乐。同学们用稚嫩的双手编织着童年的乐趣,让普通的编织带成充满心意的作品,也在传统手工艺的浸润中,悄悄种下了“匠心”的种子。
敬文实验小学未来将继续丰富育人载体,推动五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为兼具品格、知识与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