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家庭:苏州姑香苑小学让节能理念“落地生根”
发布:2025-07-15 06:02 来源:长三角时讯

节能降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而青少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环保意识的培育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为响应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增效,焕‘新’引领” 主题与低碳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苏州市姑香苑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居家节能实践活动。活动以家庭为阵地,通过“观看节能宣传视频”“家庭节能标志探寻”“绘制节能小报”等丰富形式,在“认知与创作”中,引导学生将节能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将环保理念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让节能减排成为家校共育的生动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青春力量。
一、视频为媒,播撒节能理念的种子
“缩短淋浴一分钟,娟娟滴水可汇万亩清澜;空调调高一摄氏度,徐徐清风能拂绿千重山……”学生观看节能宣传视频《1分钟开启节能生活》,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浪费正在加速地球资源的损耗,明白了节能减排不是口号,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责任,节能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里。
二、家庭寻宝,搭建节能实践的桥梁
“妈妈,这是‘中国能效标识’。”学生指着冰箱上的蓝色标识,兴奋地向家长讲解自己学到的节能知识。这正是本次活动“家校携手”特色的生动体现——“找一找家中节能标志并向家长介绍”环节,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者”转变为“家庭宣传员”。
学生在家中寻找电器、日用品上的节能标志,如空调、冰箱的“中国能效标识”、节能灯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等。他们不仅要记录标志的样式和含义,还要向家长介绍标志代表的节能意义等知识。
这个环节打破了‘学校教、学生听’的单向模式,让家庭成为节能教育的第二课堂。家长的参与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更推动了“全家践行节能”的氛围形成。
三、小报传情,绽放节能创意的火花
作为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我的节能小画报”环节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节能减排的理解与畅想。在家长协助下,他们收集节能小知识、节能标语等资料,使用彩笔、贴纸等材料,制作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创意小画报。
小报创作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以“地球妈妈的哭泣”为主题,对比了污染前后的自然环境;有的结合垃圾分类等知识,介绍了日常节能小妙招;还有的设计了“家庭节能计划表”,用漫画形式画出“淘米水浇花”“短距离出行骑自行车”等场景。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后,感叹道:“孩子们的画充满童真,却道出了最朴素的环保真理。”“看到孩子画的‘节约一度电,点亮一颗星’,我才意识到,节能减排真的可以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让‘节能’从学校的‘规定动作’变成了家庭的‘自觉行动’。”这是许多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感受。在“家校携手”的理念下,活动不仅让学生成为节能知识的学习者,更让家长成为节能实践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活动结束后,学校收到了家长的“节能反馈”:有的家庭制定了“每周无塑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改造旧物,将废纸箱做成收纳盒;还有的家庭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家庭低碳方案”。“以前觉得‘节能减排’离生活很远,现在孩子天天提醒我们‘随手关电’‘节约用水’,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习惯。”一名家长的分享道出了活动的深远影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全国节能减排学生主题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它播下的绿色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到家庭里的实践行动,从一张张稚嫩的小报到手拉手的环保承诺,学生们用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刻内涵。
推动绿色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当节能减排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当环保理念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我们必将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愿景照进现实,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