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件辅助”到“任务驱动” AI 技术搭建多科融合新场景

发布:2025-05-29 16:20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苏州姑苏区“苏老师·我要协培”系列之“把AI搬进课堂”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培训,在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开展。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知,推动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培育一支精于研究、善于创新的集团教师队伍。
精彩课例
徐佳颖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创新构建"有声图书馆"项目式学习情境,以"AI馆长"发布任务驱动学生深度解读科普文本。将传统说明文教学转化为沉浸式语言实践,既培养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又通过技术融合激发探究热情,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情境化、思维训练可视化"的教学智慧。
陈蕾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巧妙融合AI技术,利用智能互动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数对规律,学生经历从实物图到圆圈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掌握用数对精准描述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刘雪纯老师立足课程目标,结合了AI技术,设计了《Unit7 Summer》一课,在课堂上,刘老师通过视频引入、让学生自我展开联想、AI老师等方式,让学生沉浸于夏日的美好活动氛围中学习,同时也结合实际提出注意饮食健康和安全的建议,让生活和学习更加健康。
夏琼老师的美术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卡通形象善耕牛牛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通过了解迪士尼米老鼠的诞生过程,知道了好的艺术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由创作的方式完成了拟人化动漫卡通的创作。通过学会使用deepseek、豆包等AI软件完善自己的设计,让画面动起来,课堂里欢声笑语不断。整堂课学生热情很高,充分体现出AI在创作中的辅助作用!
叶敏芝老师以“点亮心灵的星星”为核心主题,设计了二年级《发现他人的优点》一课。课堂中,她巧妙运用情景游戏和绘本《神奇的话》,通过“夸夸好组员”活动,小组互动引导学生挖掘同伴的闪光点,以动物角色扮演深化“真诚夸、具体夸、适度夸”三大技巧。最后孩子们联手AI生成童趣盎然的"赞美诗",并通过“家庭赞美卡”实践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让赞美的力量推动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构建。
 
主题汇报
苏州市姑苏区科技创新教育协会秘书长钱晨老师带来《AI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主题讲座。他指出,AI教研共同体可实现教育资源与技术生态的协同重构,通过跨学科、跨区域、跨层级协作,达成AI教育场景下的知识共创与资源共享,助力教师发展实现新跃升。
 
专家点评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AI赋能中心周红涛主任进行点评,周主任高度肯定了教师们将AI融入教学过程的积极实践,指出课堂既突破了学科边界实现融合创新,又聚焦学科核心内容,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完整闭环。
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特邀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原副院长兼培训中心主任魏群,对培训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进行指导点评。魏主任肯定了执教老师率先示范的勇气,指出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AI赋能教学可实现教育减负增效,助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
本次姑苏区“苏老师·我要协培”系列培训,以跨学科为“桥”,以AI技术为“翼”,让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看见教学新可能。期待更多教师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将AI智慧融入日常教学,打破学科壁垒,点燃学生的高阶思维火花!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供稿)

阅读排行